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2010·太原十中月考题)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甲醇(methanol)合成工艺:
其中,①为甲烷气源,压强250.0 kPa,温度25 ℃,流速55.0 m3·s-1。②为水蒸气源,压强200.0 kPa,温度150 ℃,流速150.0 m3·s-1。合成气(含有两种还原性气体)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管路③进入25 ℃的冷凝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⑤流出。在B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⑥进入25 ℃的冷凝器,甲醇冷凝后经管路⑦流出,其密度为0.791 g·mL-1。(已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压强,单位Pa,V为体积,单位m3,R为常数8.314,T为温度,单位K。)
(1)分别写出在步骤A和步骤B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假定:所有气体皆为理想气体,在步骤A和B中完全转化,气液在冷凝器中完全分离,计算经步骤A和步骤B后,在一秒钟内剩余物的物质的量。
解析:(1)由合成所得的两种气体都具有还原性,且它们是由甲烷与水反应所得,可知这两种气体分别为CO(g)、H2(g);(2)由于压强是常压,不能直接利用体积进行计算,得将体积换算成对应的物质的量,但又是在非标况下的气体,因此应利用题目所给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答案:(1)CH4(g)+H2O(g) CO(g)+3H2(g)(一定条件)
CO(g)+2H2(g) CH3OH(g)(一定条件)
(2)由pV=nRT变形得:n=pV/(RT)
故1秒钟内n(CH4)=(250.0×103×55.0)/(8.314×298)=5.55×103(mol)
n[H2O(g)]=(200.0×103×150.0)/(8.314×423)=8.53×103(mol)
经步骤A后在③中过量的n[H2O(g)]=(8.53×103-5.55×103) mol=2.98×103 mol,在步骤A中生成的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而在步骤B中消耗的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经步骤B后剩余的H2为5.55×103 mol。
13.(2010·模拟题)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 NaCl(l)+K(g);ΔH>0
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压强(kPa) |
13.33 |
53.32 |
101.3 |
K的沸点(℃) |
590 |
710 |
770 |
Na的沸点(℃) |
700 |
830 |
890 |
KCl的沸点(℃) |
|
|
1 437 |
NaCl的沸点(℃) |
|
|
1 465 |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______,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题意知钠与氯化钾的反应为可逆反应Na(l)+KCl(l) NaCl(l)+K(g);ΔH>0,若及时将反应混合物中的钾转变为气态分离出去,从而使平衡向生成钾的方向移动,显然温度的选择应高于钾的沸点而低于钠的沸点,即分离钾的最低温度为770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890 ℃。
(2)由所给反应的特点知:降低压强可使所给反应向右移动,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另外反应吸热,升高温度,使所给平衡向右移动,也有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但温度过高会使钠也变成蒸气逸出,既可使所得产品不纯,也不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
答案:(1)770 ℃ 890 ℃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适当升高温度
12.(2010·模拟题)Ⅰ.(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
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图中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__;
A.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最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③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如下图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
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当横坐标为
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OH-) 10-7 mol·L-1(填写“>”、“<”或“=”)。
③将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A和B。A为铵盐,B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反应1体积氨气,同时反应0.75体积氟气;若每反应8.96 L氨气(标准状况),同时生成0.3 mol A。
①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1 mol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Ⅱ.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对其表面进行“发蓝”处理:把铁制品浸入热的NaNO2、NaNO3、NaOH混合溶液中,使它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致密的Fe3O4氧化膜。发生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
②8Fe+3NaNO3+5NaOH+2H2O===4Na2Fe2O4+3NH3
③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某研究小组发现,若上述热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太少,氧化膜的厚度就太薄;若NaOH的含量太多,氧化膜的厚度也太薄。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解析:Ⅰ.要准确理解工业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实际工业生产要求产量高,而产量由生产周期(速率问题)和产率(平衡问题)共同决定。还要考虑成本,故(1)②选BC。对(3),F2与NH3反应,氮的化合价必然升高,产物可能为N2:2NH3+3F2===N2+6HF,也可能为NF3(由8e-稳定结构的需要决定其组成):4NH3+3F2NF3+3NH4F,由题中数据确定为后者。
答案:Ⅰ.(1)①NH3 ②BC ③c a
(2)①NH3+H2ONH3·H2ONH4++OH- ②< ③c(Cl-)>c(NH4+)>c(H+)>c(OH-)
(3)①4NH3+3F2NF3+3NH4F ②6
Ⅱ.反应①、③是可逆反应,反应②是不可逆反应,当NaOH含量较少时,使反应①生成的Na2FeO2及反应②生成的Na2Fe2O4的质量都较少,致使反应③生成的Fe3O4的质量也少,氧化膜的厚度就薄。当NaOH含量太多时,尽管反应①、②生成的Na2FeO2及Na2Fe2O4的质量增加,但太多的NaOH又会使反应③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果使生成的Fe3O4的质量变小,氧化膜的厚度也变薄。由此可见,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时,NaOH的含量是控制氧化膜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1.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0.5 mol甲烷与0.5 mol水蒸气在t ℃、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合成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将生成的氨从混合气体中及时分离出来,并将分离出氨后的氮气和氢气循环利用,同时补充氮气和氢气。请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说明采取该措施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甲烷合成氨气的转化率为75%时,以5.60×107 L甲烷为原料能够合成________L氨气。(假设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4)已知尿素的结构简式为COH2NNH2,请写出两种含有碳氧双键的尿素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四川的天然气资源合成氨为依托,综合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利用化学方程式(关系式)进行计算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1)因0.5 mol甲烷与0.5 mol 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H2吸收了a kJ热量,则1 mol甲烷与1 mol水蒸气反应需吸收2a kJ的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H2O(g) CO(g)+3H2(g);ΔH=+2a kJ·mol-1。
(2)N2与H2合成NH3的反应(N2+3H2 2NH3)是一个可逆反应,在该反
应中,补充氮气和氢气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分离氨和补充氮气与氢气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循环利用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原料。
(3)由CH4+2H2O CO2+4H2的方程式和合成氨的方程式可以推出如下关系:CH4-4H2-NH3,由此关系式可以求得
V(NH3)=5.6 L×107×75%×=1.12×108 L。
(4)因所写同分异构体需含有碳氧双键,根据价键理论结合尿素的结构简式很容易写出其
同分异构体为
答案:(1)CH4(g)+H2O(g) CO(g)+3H2(g);ΔH=2a kJ/mol (2)及时分离NH3及补充N2和H2,都为了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补充N2和H2还能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3)1.12×108 L (4)
10.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B.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s)-1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20 min-40 min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从图中看出,x=1,3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下降,但平衡没有移动,说明是降低压强,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是升高温度,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A、C选项错误;8 min前Δc(A)=0.64 mol·L-1,则Δv(A)==0.08 mol·(L·min)-1,B选项单位错误。
答案:D
9.(2010·模拟题)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在某催化剂
作用下只发生主反应①和副反应②:
4NH3(g)+5O2(g) 4NO(g)+6H2O(g);
ΔH=-905 kJ/mol ①,
4NH3(g)+3O2(g) 2N2(g)+6H2O(g);
ΔH=-1 268 kJ/mol ②。反应①、②的产率与反应温度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业上进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温度应控制在780-840℃
之间
B.工业上采用物料比n(O2)/n(NH3)在1.7-2.0,主要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
C.在加压的条件下生产能力可提高5-6倍,是因为加压可提高转化率
D.氮气氧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ΔH=+363 kJ/mol
解析:工业上进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温度控制在780-840℃之间时NO的产率最高,故选项A说法正确;工业上采用物料比n(O2)/n(NH3)在1.7-2.0,目的是提高NH3的转化率;加压可提高生产能力,是因为提高了反应速率;由盖斯定律知N2(g)+O2(g)2NO(g);ΔH=+181.5 kJ/mol
答案:A
8.(2010·沈阳市五校联考题)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
化硫和氧气混合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从0 min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为40%
B.反应进行到10 min至15 min的曲线变化可能是升高了温
度
C.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是因为通入了氧气
D.在15-20 min;25-30 min内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的是物质的量、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开始时只有SO2、O2,第一次平衡为15-20 min,第二次平衡为25-30 min,故D正确;第一次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0.04/0.2=0.2,故A错;在10 min时反应突然加快,这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故B正确;在20 min时只有氧气的量突然增加,故C正确。
答案:A
7.(2010·模拟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下列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
平衡状态,各反应有如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1)N2(g)+3H2(g) 2NH3(g);ΔH<0(曲线Ⅰ)
(2)H2(g)+I2(g) 2HI(g);ΔH>0(曲线Ⅱ)
(3)2SO3(g) 2SO2(g)+O2(g);ΔH>0(曲线Ⅲ)
则图象中y轴可以表示 ( )
①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体积分数 ②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体积分数 ③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产率 ④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知识。反应(1)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其他反应可类似分析。
答案:C
6.(2010·模拟题)某化学学习小组探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
2A(g)+B(g) 2C(g);ΔH<0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图中p表示压强,且p2>p1;T表示温度,且T2>T1;n表示物质的量,v表示反应速率)。由此可判断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
解析:因反应是正方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在同温下加压平衡右移,A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正确;升温平衡左移,使产物C的物质的量减小,但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越少,B正确;加压平衡右移,应是v正>v逆,C不正确;升温平衡左移,平衡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变大,而气体总质量不变,根据=m/n可知温度越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D正确。
答案:C
5.(2010·模拟题)已知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
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时达到化学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析:根据图象分析可知T2前生成物C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T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