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09·广东,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解析:本题也属于较难的题目:一是本题属于不定项选择题;二是选项B隐含着一个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2Fe3++2I-===2Fe2++I2);三是本题也涉及一个未知反应。逐一分析:选项A中NH3·H2O是弱电解质,应保留化学式,A错;B中忽略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B错;选项C是实验室制备NO的反应,同学们比较熟悉,是正确的;选项D中的离子方程式符合“三大守恒”,但生成物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0·改编题)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 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K+、Cl-、NO3-、S2- ②K+、Fe3+、I-、SO42- ③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解析:思维切入点是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 mol·L-1可知溶液的pH可能等于1也可能等于13。①中NO3-与S2-在酸性条件下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②中Fe3+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且Fe3+能氧化I-;④中在酸性条件下HCO3-将转化为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条件下Ca2+与HCO3-将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B
4.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其中有一种叫高锰酸钾法。由于在微酸、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 MnO4-被还原为棕色不溶物MnO2,使溶液混浊而妨碍滴定终点的观察,因此高锰酸钾法通常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进行。
(1)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能不能使用盐酸?________(答“能”或“不能”),理由是(回
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回答“能”此空不填):________;能否使用HNO3?________(答“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nO4标准溶液常用还原物质来标定。常用的还原物质为Na2C2O4等。其标定反应如下:
MnO4-+____C2O42-+____H+===____Mn2++____CO2↑+____H2O
请配平以上化学方程式。
(3)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可测定H2O2样品中H2O2的含量,反应如下:2MnO4-+5H2O2+6H+===2Mn2++5O2↑+8H2O。
①滴定开始时,是否需要滴加指示剂?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较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1)不能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不能 HNO3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待滴定溶液中的溶质
(2)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3)①否 MnO4-本身为紫红色,到达滴定终点时,变为无色的Mn2+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起催化作用的Mn2+不断增多,故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考点2 离子反应规律、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3.(2010·北京-黄冈预测卷八)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2++4Br-===6Cl-+2Fe3++2Br2
B.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
C.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2ClO-+SO2+H2O===2HClO+SO32-
D.用稀硝酸除银镜:Ag+2H++NO3-===Ag++NO2↑+H2O
解析: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
Cu(OH)2↓,B错;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时,将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
确的离子方程式是:ClO-+SO2+H2===Cl-+SO42-+2H+;稀硫酸除银镜时,还原产物为
NO,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2H2O。
答案:A
2.(2010·北京-黄冈预测卷5)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Na2Cr2O7·2H2O),其主要反应为:
①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②2Na2CrO4+H2SO4Na2SO4+Na2Cr2O7+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和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的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O·Cr2O3
C.高温下,O2的氧化性大于Fe2O3小于Na2CrO4
D.生成1 mol的Na2Cr2O7时共转移7 mol电子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不是;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高温条件下O2的氧化性应大于Fe2O3和Na2CrO4;考虑到反应②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中生成1 mol的Na2Cr2O7,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应大
于7 mol。
答案:B
1.(原创题)2009年自南京发生“6.30”特大交通事故(导致5死4伤)以来,又连续发生了几起醉酒驾车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为此引起了交通部等国家安全部门的高度重视。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以酒后驾车这一常见社会现象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K2Cr2C7与乙醇反应最后变成Cr3+知,乙醇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还原性,此外由K2Cr2O7与呼出的气体反应知,乙醇应该易变成气体,因此知其沸点低。
答案:C
8.(2010·陕西师大附中月考题)现有可逆反应:A(g)+
2B(g) C(g)+D(g);ΔH<0。在相同温度下,将1 mol A和
2 mol B加入到容积固定不变的甲容器中,将2 mol C和2 mol
D加入到容积可变的乙容器中,t1=5 min时两容器内均达到
平衡状态,甲中c(C)=1.5 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5 min内,用B物质表示甲容器中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__。
(2)若使甲容器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可以改变的条件是(填写字母)________;
改变条件的瞬间,体系的正反应速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减小A的物质的量 B.降低体系的温度
C.增大D的浓度 D.加入催化剂
(3)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浓度c(C)________(填“>”“<”或“=”)3 mol/L。
(4)保持温度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下图中能表示甲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能表示乙中反应速率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
解析:(1)甲中达平衡时,c(C)=1.5 mol·L-1,则B的消耗浓度为3 mol·L-1,v(B)=3 mol·L-1/5 min=0.6 mol·L-1·min-1。
(2)根据可逆反应:A(g)+2B(g)C(g)+D(g);ΔH<0。选项A,减小A的物质的量,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B,降低体系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C,增大D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D,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降低体系温度的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要减小。
(3)保持温度不变,缩小乙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加压,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使C的物质的量增大,达新平衡时c(C)>3 mol·L-1。
(4)在恒温恒容下加入He气体平衡不移动,图象A符合甲。在恒温恒压下加入He气体,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由于浓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比原平衡的小,选项C的图象符合。
答案:(1)0.6 mol/(L·min) (2)B 减小 (3)> (4)A C
7.(2010·山师附中1月考题)一定温度下,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
生如下可逆反应:CO(g)+H2(g) C(s)+H2O(g);ΔH<0,以1 mol
CO和2 mol H2为起始反应物,t1时达到平衡,生成0.6 mol H2O(g),
t2时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起始时刻和t1时达到平衡后容器的体积之比为5∶4
B.平衡后若加入少量碳,平衡向左移动
C.平衡后若加入氢气,上述反应的ΔH不变
D.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解析:t1时达到平衡后生成0.6 mol H2O(g),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0.4 mol,H2的物质的量为1.4 mol,所以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4 mol,起始时刻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 mol,所以起始时刻和t1时达到平衡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5∶4,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起始时刻和平衡后气体的体积之比也等于5∶4,A项正确;B项中因为碳的固体,平衡后加入少量碳,平衡不移动,B项错误;C项中ΔH与加入氢气的多少无关,C项正确;D项中增大压强会使反应速率增大,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B
6.(2010·河北师大附中月考题)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中,C(s)+H2O(g) CO(g)+H2(g);乙中,CO(g)+H2O(g) CO2(g)+H2(g)。现有下列状态: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③各气体组分浓度相等;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⑤断裂氢氧键速率等于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之比为9∶1;⑧同一时间内,水蒸气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气消耗的物质的量。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⑥⑦⑧ D.④⑤⑧
解析:甲容器中,C为固态,该可逆反应属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乙容器中,反应属于等气体分子数的反应,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都始终不变,①②⑥错误;各组分浓度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错误;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断裂氢氧键速率等于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经转化,水中氢氧键断裂的速率等于生成氢氧键的速率,达到平衡状态,⑤正确;消耗水与生成氢气是同一反应方向,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⑦错误,消耗水蒸气的物质的量等于同时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经转化,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⑧正确。
答案:D
5.(2010·东营一中1月考题)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H2(g)+I2(g) 2HI(g)并达到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加多大压强,此化学平衡也不会移动
B.升温,此化学平衡肯定会发生移动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加入与初始投入量相同量的氢气和碘蒸气时,达到平衡后HI的百分含量增大
D.在原平衡基础上,充入氢气,达到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不变
解析:A项,加压过大后,碘蒸气会变为液态或固态碘,则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C项,达到新平衡后,HI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D项,充入H2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c(HI)增大,逆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