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24  8032  8038  8042  8048  8050  8054  8060  8062  8068  8074  8078  8080  8084  8090  8092  8098  8102  8104  8108  8110  8114  8116  8118  8119  8120  8122  8123  8124  8126  8128  8132  8134  8138  8140  8144  8150  8152  8158  8162  8164  8168  8174  8180  8182  8188  8192  8194  8200  8204  8210  8218  447348 

5.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

液出现红色,那么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B.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

C.Fe2+被Br2氧化为Fe3+       D.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的化合物

解析:混合液呈现红色,说明Fe3+与SCN发生了络合反应,由此推知Br2能将Fe2+

氧化为Fe3+,且原晶体中含有SCN;开始加入Fe2+,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Fe+

不能与SCN结合成红色物质。

答案:B

试题详情

4.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Cu与HNO3反应时,Cu与浓HNO3反应产生NO2,而与稀HNO3反应产生NO,产物

不同;Zn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而与浓H2SO4反应产生SO2。Cu与FeCl3溶液反应只

生成FeCl2和CuCl2,Fe与HCl溶液反应只生成FeCl2和H2,均与浓度和反应温度无

关。答案:A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对试剂中,用来制备硫酸亚铁最合适的是             ( )

A.Fe(NO3)2和稀硫酸         B.Fe(OH)2和稀硫酸

C.Fe3O4和稀硫酸          D.Fe和稀硫酸

解析:事实上,工业上就是用Fe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A项相当于Fe2+和HNO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能得到Fe3+而得不到FeSO4;B项不易得到Fe(OH)2;C项生成

的物质不纯。

答案:D

试题详情

2.下列物质可由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

①FeS  ②CuS  ③FeCl2  ④Al2S3  ⑤Fe3O4  ⑥Fe2O3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Fe与Cl2化合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因此选项中有(3)即错误,所以选C。

经验证,选项C中的所有物质均可由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

答案:C

试题详情

1.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体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

Fe3+,使血红蛋白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解析:因亚硝酸盐会使人体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说明亚硝酸盐有氧化性,

维生素C可以缓解亚硝酸盐中毒,故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答案:B

试题详情

15.(2009·锦州一中高三期中考试11月)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7.4 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 g。再另取试样27.4 g,加入某浓度盐酸100 mL恰好完全反应。

(1)求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

(2)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标准状况下,一份试样与盐酸反应,共产生CO2多少毫升?

解析:发生的反应有①2NaHCO3Na2CO3+H2O+CO2

②NaHCO3+HCl===NaCl+H2O+CO2

③Na2CO3+2HCl===2NaCl+H2O+CO2

(1)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分别为xy可列方程组

解得

m(Na2CO3)=10.6 g,m(NaHCO3)=16.8 g

(2)反应②和反应③共消耗HCl为n(HCl)=0.2 mol+0.1 mol×2=0.4 mol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0.1 L=4 mol/L

(3)由反应②和反应③可知,产生CO2n(CO2)=0.2 mol+0.1 mol=0.3 mol。即在标准状况下V(CO2)=0.3 mol×22.4 L/mol×1 000 mL/L=6 720 mL。

答案:(1)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分别为10.6 g,16.8 g

(2)c(HCl)=4 mol/L

(3)6 720 mL

试题详情

14.(2010·模拟题)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反应③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由C、D的状态可初步推知分别为H2O、Na2O2;H2O、Na2O2二者混合产生氧气、NaOH,结合A、C、D转化为溶液甲、E、F关系可知A为金属Al,则溶液甲为NaAlO2溶液、E、F分别为H2、O2;B为碳单质,与O2反应由O2的量可知会生成CO2和CO,结合反应③、④等转化关系,可知G为CO2,则K为Na2CO3,L是Al(OH)3。这样将上述物质代入图示转化关系完全正确,则说明物质的推断合理。

答案:(1)Al C H2O Na2O2

(2)2Na2O2+2H2O===4NaOH+O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CO2 CO

(4)Na2CO3

(5)CO2+AlO2+OH+H2O===CO32+Al(OH)3

试题详情

94.(5)b (6)3% 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等)。

试题详情

13.(2010·杭州二中期中考题)联碱法(侯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是________,Y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液W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联碱法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_(填序号)。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3 44.8 L(已析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 g,则NH3的利用率为__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两种方法中沉淀池内产生的物质均为NaHCO3和NH4Cl且析出的均是NaHCO3,发生的反应是NH3+H2O+NaCl+CO2===NaHCO3↓+NH4Cl。

(2)两种方法中煅烧炉内发生的反应均是:2NaHCO3Na2CO3+CO2↑+H2O,可见循环的是CO2。氨碱法中:向母液加入CaO后,生成NH3循环利用,排出液W中含有CaCl2及未反应的NaCl、Ca(OH)2等。

(3)联碱法中,母液中含有NaCl、NH3、NH4Cl(少量)、NaHCO3(少量)。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中的母液主要含有NH4Cl、NaHCO3,加入过量CaO后,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显然不用补充氨气;氨碱法发生的反应有①CaCO3CaO+CO2,②2CO2+2NaCl+2H2O+2NH3===2NaHCO3↓+2NH4Cl,③CaO+2NH4Cl===2NH3+CaCl2+H2O,④2NaHCO3Na2CO3+H2O+CO2,①+②+③+④可得:CaCO3+2NaCl===Na2CO3+CaCl2

(5)增大母液中C(NH4+)和C(Cl)均可以使NH4Cl析出。

(6)2 mol NH3理论上生成106 g Na2CO3,NH3的利用率为94.3%;从不同点找优点,联碱法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食盐的利用率。

答案:(1)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CO2,NH3 (3)NaHCO3、NH4Cl CaCl2、NaCl (4)不需要 CaCO3+2NaCl===CaCl2+Na2CO3

试题详情

12.(2010·模拟题)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从文献资料上获得如下信息: 

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  

为了验证这一信息,该科研小组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

NaHCO3样品混合均匀后,进行如下实验:

(1)在一个质量为a g的坩埚中加入一些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 g。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 g。残留在坩埚中的固体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瓶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推动针筒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共消耗10 mL稀硫酸。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的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等于________mL(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实验中,针筒中收集到的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mL(针筒活塞的内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该科研小组设称取的每份样品中的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且没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就列出了如下算式:x+y=(V-10)/22 400,他们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相似原理,请完成下列算式:

2x+y=______________。由上述两算式,该科研小组通过计算,得出了样品中的Na2CO3、NaHCO3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NaHCO3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其实验原理是根据差量法判断,即取84 g样品完全加热后,若剩余固体质量为53 g,说明样品未发生分解,若剩余固体质量大于53 g,说明样品已发生分解反应。(1)样品质量为(ba)g,剩余固体质量为(ca)g,坩埚中固体是Na2CO3。(2)假设样品未分解,放出的气体最多且为:×22.4×103 mL;碳原子守恒(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中碳原子数之和等于CO2中的碳原子数);“2x+y”是“Na+”的物质的量且等于2n(H2SO4),等于坩埚中Na2CO3物质的量的2倍。

答案:(1)Na2CO3 (2)(ba)+10 碳原子守恒 ×2(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