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28  8036  8042  8046  8052  8054  8058  8064  8066  8072  8078  8082  8084  8088  8094  8096  8102  8106  8108  8112  8114  8118  8120  8122  8123  8124  8126  8127  8128  8130  8132  8136  8138  8142  8144  8148  8154  8156  8162  8166  8168  8172  8178  8184  8186  8192  8196  8198  8204  8208  8214  8222  447348 

10.(2009×江苏南通一中高三月考试题)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再溶于

水的方法制得盐酸,流程复杂且造成能量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备

盐酸的同时,获取电能,假设这种想法可行,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作电解质溶液

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通入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入氯气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

解析:原电池中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而电解池中是在外加电压下强制地进

行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中利用氢气与氯气制HCl,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故属原电池。通氢气的一极是原电池的负极,通氯气的一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在正

极附近产生了Cl-,故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会受到Cl-的斥力而不会向正极移动。

答案:C

试题详情

9.(湖南长郡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钠有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白色烟雾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解析:A、B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铜和氯化钠固

体。C中,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当两者遇强光(如燃着

的镁条)会发生爆炸;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会生成雾而非烟雾,C错。D中,氯水久

置后,其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最终变为盐酸。

答案:C

试题详情

8.(2010×改编题)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酒精溶液 ⑤盐酸 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

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对氯水中成分的掌握情况。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显红色,体现

H+的性质,溶液呈酸性;使红色褪去,体现HClO的性质,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

褪色的应该是既含有盐酸,又含有HClO的物质。氯气、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在

氯气的酒精溶液中存在的是氯气分子和酒精分子(氯气的酒精溶液就是将氯气溶于酒

精,两者之间并没有发生反应),氯气分子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盐酸只

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不能使其褪色。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中,盐酸

与漂白粉中的Ca(ClO)2发生反应Ca(ClO)2+2HCl===CaCl2+2HClO,反应剩余的盐酸

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生成的HClO使红色褪去。

答案:C

试题详情

7.(2010×杭州市一中期中考题)2008年8月26日江西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爆炸,有大量

的Cl2扩散,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向顺风方向的低洼处跑

B.用浸有纯碱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C.向逆风方向的高处跑

D.来不及逃离的可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并及时请求救援

解析:氯气是一种比空气密度大的有毒气体,故应向逆风方向的高处跑;氯气能溶

于水和碱性溶液,故可用浸水或碱液织物临时阻挡Cl2进入口鼻或室内。

答案:A

试题详情

6.(2010×模拟题)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 0.1 mol×L-1。如果

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m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m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解析: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NaHCO3后,因为酸性:

HCl>H2CO3>HClO,所以NaHCO3与HCl反应而不与HClO反应,平衡向右移动,

HClO浓度增大;又因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aHSO3氧化,当向其中加入

NaHSO3

时,HC lO浓度下降。

答案:B

试题详情

5.(2010×山东寿光一中期中考题)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做它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每个虚

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只有②处  B.只有①和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装置①是利用KMnO4溶液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Cl2中含有

HCl、H2O杂质,但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HCl,应用饱和食盐水,故②错。装置③

是利用浓H2SO4除去H2O,但左边导管应插入浓硫酸中,右边导管不能插入浓硫酸

中,故③错。装置④是密封的,易出现事故,故④错。

答案:D

试题详情

4.(2010×模拟题)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Fe2+不生成沉淀,而Fe3+几乎完全沉淀。

工业上制CuCl2是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到80℃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杂质

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加入纯Cu将Fe2+还原

B.向溶液中通入H2S使Fe2+沉淀

C.在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CuO粉末调节pH为4-5

D.在溶液中通入Cl2,再通入NH3调节pH为4-5

解析:关键信息是pH为4-5的环境下,可除去Fe3+,因为粗CuO中含FeO,欲将

“Fe”除去,须将Fe2+转化成Fe3+后,再调pH在4-5的环境即可。A项,Cu不能

还原Fe2+;B项,通H2S时,Cu2+先沉淀完全,而H2S不能使Fe2+沉淀;C项,完全

正确;D项,通入NH3时引进了杂质离子,且Cu2+易与NH3反应生成络离子。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09×广东惠州调研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

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可

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漂白粉用于漂白时,次氯酸钙先转化为次氯酸,次氯酸再氧化有色物质,

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只是次氯酸钙;②汽车尾气主要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

物、硫氧化物、碳氢化物、碳氧化物等,所以要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③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漂白后的食品在光照或受热的情况下又释放出SO2,既造

成环境污染,又对人体健康有害;④氯气在氧化水中细菌的同时,被还原为有机氯

衍生物,它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答案:B

试题详情

2.(2009×海南)在5 mL0.05 mol×L-1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l×L-1 AgNO3

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

化合价为                               ( )

A.+1   B.+2   C.+3   D.+4

解析: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L-1´5´10-3 L=2.5´10-4 mol

n(Ag+)=0.1 mol×L-1´7.5´10-3 L=7.5´10-4 mol

n(Cl-)=n(Ag+)=7.5´10-4 mol

所以化合价为:

答案:C

试题详情

1.(2009×浙江嘉兴模拟)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后均变质失效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浓硫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是因为吸水性,

溶剂增多,浓盐酸浓度降低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两者原理不同,A选项错

误;氯水的漂白性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因为具有吸附性,B选

项错误;漂白粉的失效是因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水玻璃失效原理为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C选项错误;乙炔和乙

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原理都是发生加成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