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31  8039  8045  8049  8055  8057  8061  8067  8069  8075  8081  8085  8087  8091  8097  8099  8105  8109  8111  8115  8117  8121  8123  8125  8126  8127  8129  8130  8131  8133  8135  8139  8141  8145  8147  8151  8157  8159  8165  8169  8171  8175  8181  8187  8189  8195  8199  8201  8207  8211  8217  8225  447348 

6.(2010·模拟题)某校化学小组学生测定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若实验测得硫酸

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造成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有          ( )

①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②加热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③被测样品中含有加

热易挥发的杂质 ④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量 ⑤加热至样品还有淡淡的蓝色时就冷却

称量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解析:判断实验测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出现的误差依据为:

w(H2O)=×100%

①②③使m(H2O)增大,m(CuSO4·xH2O样品)不变;

④⑤使m(H2O)减少,m(CuSO4·xH2O样品)不变。

答案:D

试题详情

5.(2010·太原十中期中考题)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

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①处通入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

B.从②处喷下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

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

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浓硫酸

解析:三氧化硫的吸收通常使用98.3%的硫酸,不用水或稀硫酸,原因是水或稀硫

酸吸收三氧化硫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率慢,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气体的吸

收常采用逆流原理,这样有利于气、液的充分接触,吸收效果好;从吸收塔上部导

出的气体是N2、没有起反应的O2和少量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环境,所以

应用吸收剂吸收或循环使用。

答案:C

试题详情

4.(2010·北京四中月考题)在硫酸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

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硫铁矿燃烧前需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二氧化硫会与杂质反应

C.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需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三氧化硫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三氧化硫吸收完

解析:A项,“粉碎”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接触面积;B项,“净化”是为了防止

催化剂中毒;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不能使转化率发生改变。

答案:D

试题详情

3.(2010·模拟题)下列事实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无关的是( )

A.分别将盛装浓硫酸和硫酸铜蓝色晶体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一

段时间后,硫酸铜变成白色粉末

B.浓硫酸使蔗糖变黑

C.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制取乙烯

D.浓硫酸使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解析:根据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质区别不难分析,浓硫酸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变成白

色粉末,是浓硫酸吸收空间内的水分而促使CuSO4·5H2O失水所致,不属于脱水,

B、C中的变化均属脱水作用;D中浓H2SO4吸收乙酸脱羟基乙醇脱氢生成的水使平

衡正向移动生成乙酸乙酯,体现浓H2SO4的吸水性。

答案:AD

试题详情

2.(2010·模拟题)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的

水(已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

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 )

A.左高右低  B.左低右高  C.左右一样高  D.来回振动

解析:浓H2SO4稀释放热,大试管中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使U形管中液体向

右移动,故液面左低右高。

答案:B

试题详情

1.(2010·改编题)向25 mL 18.4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

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

A.小于0.23 mol           B.等于0.23 mol

C.在0.23 mol-0.46 mol之间      D.大于0.46 mol

解析:n(H2SO4)=0.46 mol,假设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2SO4为0.23 mol,可见A项符

合题意。

答案:A

试题详情

4.(2010×模拟题)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

程如下:

(1)溴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溴出口温度要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

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较大

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分离时液溴从分离器的________(填

“上口”或“下口”)排出。

(6)不直接用含溴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变化过程为:

答案:(1)第四 ⅦA

(2)酸化可防止Cl2、Br2与水反应

(3)Br2+SO2+2H2O===4H++2Br-+SO-

(4)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水排出去,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

出,吸收率低

(5)分液漏斗 下口

(6)氯化后的海水虽然含有溴单质,但浓度低,如果直接蒸馏原料,产品成本高“空

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

试题详情

3.(2010×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题)海水中溶解和悬浮着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具有巨大

的开发潜力,人类除了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水外,还获得大量的钾、镁、溴、碘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NaCl是制造化肥的原料

B.海水中含有碘元素,只需将海水中的碘升华就可以得到碘单质

C.电解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溶液,可制得钾和镁

D.用有机溶剂可萃取海水中的溴、碘

解析:侯德榜制碱法得到的副产品氯化铵可以作化肥,A对;海水中的碘不是单质,

B错;利用氯化镁、氯化钾制备金属时,电解的是熔融状态的盐,C错;海水中溴、

碘以化合态存在,D错。

答案:A

试题详情

2.(2010×北京-黄冈预测卷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氯化铜并验证次氯酸

的漂白性。

已知氯化铜遇水蒸气潮解。

根据上述仪器组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气体流向从左至右,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2)为了防止空气与铜粉反应,先点燃________处酒精灯,当________时,再点燃另

一酒精灯。

(3)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拆除D装置,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方案没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对实验有无影响?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烧瓶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反应后该烧瓶中残液含有盐酸( )

A.取反应后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硝酸,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反应后溶液加入小苏打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C.取反应后溶液加入锌粒,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解析:(1)组装实验装置基本规则是,先大后小。即根据实验目的,先确定装置排列

顺序,一般顺序为: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主体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即A→D→B→G→E→F。综上所述,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a→gf→bc(cb)→ml→hi→jk。(2)装置中有空气,若先加热B装置时,铜与空气中的氧

气反应,故必须先制氯气,利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当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气

体时,再加热铜粉。(3)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4)G装置中

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干燥的环境下氯气没有漂白性,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

红后褪色,说明次氯酸有漂白性。(5)若氯气不干燥,生成的氯化铜潮解;同时也不

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氯化氢不与铜反应,故无影响。(6)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

应,稀盐酸不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小,反应停止,即盐酸不能完

全反应。只能通过检验溶液中有H+来证明盐酸存在,不能通过检验Cl-证明盐酸存在,

因为氯化锰溶液中也有氯离子。可选用选项B、C中的方法,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HCO+H+===CO2↑+H2O;Zn+2H+===Zn2++H2↑。

答案:(1)a→gf→bc(cb)→ml→hi→jk

(2)A B管充满黄绿色气体

(3)干燥氯气 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4)G装置中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5)氯化铜产品潮解;不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无影响 铜不与氯化氢反应

(6)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时反应会停止 BC

考点2  以“海水”为背景,综合考查卤素的知识

试题详情

1.(2010×陕西师大附中月考题)“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

样走出来,因为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

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设计“走出”迷宫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属于非电

解质的是________。

(4)如果将盐酸换成浓硝酸,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能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是④和⑧,能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

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是②--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H+===CO2↑+H2O。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CO2、NaCl、SO2、Cu、H2SO4

Ag)中,H2SO4、NaCl属于电解质,CO2、SO2属于非电解质,Cu、Ag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如果将盐酸换成浓硝酸,当它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行进”时,

会遇到二氧化硫、铜和银,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吃掉”。

[联想×质疑] 试题的难度不大,但试题呈现形式比较新颖,很受学生的喜爱。同学

们在掌握和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时,一定要从物质所属的类别入手,千万不能死记有

关反应方程式。在本题(4)中,建议大家做一变式训练--如果将盐酸换成氯气,它

能否“走出”这个迷宫呢?若能,请用序号表示出路径;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经过

这样处理,我们又巩固了氯气的化学性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答案:(1)③→⑥→⑩→⑦→⑪→⑫ (2)2 1 Na2CO3 CO+2H+===CO2↑+H2O

(3)⑥⑪ ③⑩ (4)不能,因为浓硝酸有强氧化性,遇到二氧化硫、铜和银时都会发

生反应从而被“吃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