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10·模拟题)某校化学小组学生测定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若实验测得硫酸
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造成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有 ( )
①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②加热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③被测样品中含有加
热易挥发的杂质 ④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量 ⑤加热至样品还有淡淡的蓝色时就冷却
称量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解析:判断实验测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出现的误差依据为:
w(H2O)=×100%
①②③使m(H2O)增大,m(CuSO4·xH2O样品)不变;
④⑤使m(H2O)减少,m(CuSO4·xH2O样品)不变。
答案:D
5.(2010·太原十中期中考题)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
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①处通入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
B.从②处喷下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
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
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浓硫酸
解析:三氧化硫的吸收通常使用98.3%的硫酸,不用水或稀硫酸,原因是水或稀硫
酸吸收三氧化硫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率慢,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气体的吸
收常采用逆流原理,这样有利于气、液的充分接触,吸收效果好;从吸收塔上部导
出的气体是N2、没有起反应的O2和少量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环境,所以
应用吸收剂吸收或循环使用。
答案:C
4.(2010·北京四中月考题)在硫酸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
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硫铁矿燃烧前需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二氧化硫会与杂质反应
C.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需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三氧化硫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三氧化硫吸收完
全
解析:A项,“粉碎”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接触面积;B项,“净化”是为了防止
催化剂中毒;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不能使转化率发生改变。
答案:D
3.(2010·模拟题)下列事实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无关的是( )
A.分别将盛装浓硫酸和硫酸铜蓝色晶体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一
段时间后,硫酸铜变成白色粉末
B.浓硫酸使蔗糖变黑
C.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制取乙烯
D.浓硫酸使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解析:根据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质区别不难分析,浓硫酸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变成白
色粉末,是浓硫酸吸收空间内的水分而促使CuSO4·5H2O失水所致,不属于脱水,
B、C中的变化均属脱水作用;D中浓H2SO4吸收乙酸脱羟基乙醇脱氢生成的水使平
衡正向移动生成乙酸乙酯,体现浓H2SO4的吸水性。
答案:AD
2.(2010·模拟题)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的
水(已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
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 )
A.左高右低 B.左低右高 C.左右一样高 D.来回振动
解析:浓H2SO4稀释放热,大试管中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使U形管中液体向
右移动,故液面左低右高。
答案:B
1.(2010·改编题)向25 mL 18.4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
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
A.小于0.23 mol B.等于0.23 mol
C.在0.23 mol-0.46 mol之间 D.大于0.46 mol
解析:n(H2SO4)=0.46 mol,假设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2SO4为0.23 mol,可见A项符
合题意。
答案:A
4.(2010×模拟题)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
程如下:
(1)溴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溴出口温度要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
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较大
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分离时液溴从分离器的________(填
“上口”或“下口”)排出。
(6)不直接用含溴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变化过程为:
答案:(1)第四 ⅦA
(2)酸化可防止Cl2、Br2与水反应
(3)Br2+SO2+2H2O===4H++2Br-+SO-
(4)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水排出去,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
出,吸收率低
(5)分液漏斗 下口
(6)氯化后的海水虽然含有溴单质,但浓度低,如果直接蒸馏原料,产品成本高“空
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
3.(2010×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题)海水中溶解和悬浮着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具有巨大
的开发潜力,人类除了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水外,还获得大量的钾、镁、溴、碘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NaCl是制造化肥的原料
B.海水中含有碘元素,只需将海水中的碘升华就可以得到碘单质
C.电解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溶液,可制得钾和镁
D.用有机溶剂可萃取海水中的溴、碘
解析:侯德榜制碱法得到的副产品氯化铵可以作化肥,A对;海水中的碘不是单质,
B错;利用氯化镁、氯化钾制备金属时,电解的是熔融状态的盐,C错;海水中溴、
碘以化合态存在,D错。
答案:A
2.(2010×北京-黄冈预测卷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氯化铜并验证次氯酸
的漂白性。
已知氯化铜遇水蒸气潮解。
根据上述仪器组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气体流向从左至右,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2)为了防止空气与铜粉反应,先点燃________处酒精灯,当________时,再点燃另
一酒精灯。
(3)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拆除D装置,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方案没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对实验有无影响?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烧瓶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反应后该烧瓶中残液含有盐酸( )
A.取反应后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硝酸,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反应后溶液加入小苏打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C.取反应后溶液加入锌粒,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解析:(1)组装实验装置基本规则是,先大后小。即根据实验目的,先确定装置排列
顺序,一般顺序为: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主体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即A→D→B→G→E→F。综上所述,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a→gf→bc(cb)→ml→hi→jk。(2)装置中有空气,若先加热B装置时,铜与空气中的氧
气反应,故必须先制氯气,利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当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气
体时,再加热铜粉。(3)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4)G装置中
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干燥的环境下氯气没有漂白性,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
红后褪色,说明次氯酸有漂白性。(5)若氯气不干燥,生成的氯化铜潮解;同时也不
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氯化氢不与铜反应,故无影响。(6)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
应,稀盐酸不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小,反应停止,即盐酸不能完
全反应。只能通过检验溶液中有H+来证明盐酸存在,不能通过检验Cl-证明盐酸存在,
因为氯化锰溶液中也有氯离子。可选用选项B、C中的方法,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HCO+H+===CO2↑+H2O;Zn+2H+===Zn2++H2↑。
答案:(1)a→gf→bc(cb)→ml→hi→jk
(2)A B管充满黄绿色气体
(3)干燥氯气 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4)G装置中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5)氯化铜产品潮解;不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无影响 铜不与氯化氢反应
(6)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时反应会停止 BC
考点2 以“海水”为背景,综合考查卤素的知识
1.(2010×陕西师大附中月考题)“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
样走出来,因为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
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设计“走出”迷宫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属于非电
解质的是________。
(4)如果将盐酸换成浓硝酸,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能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是④和⑧,能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
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是②--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H+===CO2↑+H2O。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CO2、NaCl、SO2、Cu、H2SO4、
Ag)中,H2SO4、NaCl属于电解质,CO2、SO2属于非电解质,Cu、Ag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如果将盐酸换成浓硝酸,当它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行进”时,
会遇到二氧化硫、铜和银,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吃掉”。
[联想×质疑] 试题的难度不大,但试题呈现形式比较新颖,很受学生的喜爱。同学
们在掌握和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时,一定要从物质所属的类别入手,千万不能死记有
关反应方程式。在本题(4)中,建议大家做一变式训练--如果将盐酸换成氯气,它
能否“走出”这个迷宫呢?若能,请用序号表示出路径;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经过
这样处理,我们又巩固了氯气的化学性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答案:(1)③→⑥→⑩→⑦→⑪→⑫ (2)2 1 Na2CO3 CO+2H+===CO2↑+H2O
(3)⑥⑪ ③⑩ (4)不能,因为浓硝酸有强氧化性,遇到二氧化硫、铜和银时都会发
生反应从而被“吃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