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55  8063  8069  8073  8079  8081  8085  8091  8093  8099  8105  8109  8111  8115  8121  8123  8129  8133  8135  8139  8141  8145  8147  8149  8150  8151  8153  8154  8155  8157  8159  8163  8165  8169  8171  8175  8181  8183  8189  8193  8195  8199  8205  8211  8213  8219  8223  8225  8231  8235  8241  8249  447348 

8.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聚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F2CF2CF2CFCF3?

D. 四氟乙烯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解析:

答案:C

试题详情

7.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由10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原子团,其中每个C原子仍可以以四价方式成键。经分析发现:此原子团分为内、中、外三层。最内层是由20个C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最外层是由60个C原子形成12个分立的正五边形,处于中间层次的碳将内、外层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联系在一起。试推断当它与H2或氟形成分子时,其化学式应为( )

A.C100H20和C100F20        B.C100H60和C100F60

C.C100H100和C100F100      D.C100H40和C100F40

解析:依据①每个C原子形成4个化学键 ②内层是由20个C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 ③外层有60个C原子 ④外层为12个分立的正五边形 ⑤中间层次的C将内、外层C连接在一起等信息,联想到此碳原子团具有完美对称性,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该碳原子团中只有三类碳原子;内层的二十个碳原子中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三个碳原子与之成键;中间的碳原子共二十个,与内层碳原子正好一对一成键,与外层碳原子正好可以一分为三;外层六十个碳原子中每个碳原子均有一个电子未用来形成单键,因此在此碳原子团中,可以认为有三十个双键,因此选B。

答案:B

试题详情

6.下列对乙烯和聚乙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是纯净物,常温下为气态,聚乙烯为固态,是混合物

B.乙烯比聚乙烯易发生氧化反应

C.取等质量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分别相等

D.取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

解析:聚乙烯中不再含有双键,故乙烯比聚乙烯易发生氧化反应;乙烯与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故等质量的两者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分别相等,但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不相等。

答案:D

试题详情

5.(2009·福建三明检验)下列对于加成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成反应的结果是使有机化合物中不再含有不饱和键

B.经过加成反应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发生了变化

C.任何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够作为所有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

解析:炔烃加成反应后可以含有不饱和键,选项A错;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对加成反应的试剂有所选择,选项D错;羧基中的碳氧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选项C错。

答案:B

试题详情

4.实现下列变化的有机反应的类型,不正确的是( )

A.CH3CH3―→CH3CH2Cl 取代反应

B.CH2=CH2―→CH2BrCH2Br 加成反应

C.CH2=CH2―→CH3CH2OH 取代反应

D.  CHCH―→CHBr=CHBr 加成反应

解析:CH2=CH2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而不是取代反应;其他各选项表示的反应类型都是正确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09·吉安模拟)下列说法中的各项性质,属于CH4、C2H4、C2H2共性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气体    B.在通常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解析:C2H4是稍有气味的气体,故A选项错误;CH4、C2H4、C2H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28、26,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故密度均小于空气密度,B选项正确;CH4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选项错误;CH4分子中无不饱和碳原子,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B

试题详情

2.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1.科学家对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乙烯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   D .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解析:碳氢化合物不一定是烷烃;乙烯含碳量不是最高,苯的最简式为CH,含碳量大于乙烯;碳氢化合物中的碳碳键为非极性键。

答案:B   

试题详情

15.(2010·绍兴一中期中考题)银及银合金材料是“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时携带的研究材料之一。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如银元、银首饰、银器等。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某银元中银的质量分数(银元的主要成分是银,含少量铜杂质)。取一块银元,称其质量为W g,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在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盐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重得到的固体,质量为a g。

(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银元中银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下列情况中使测定银元中银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 )

A.烘干时,温度偏高          B.加入盐酸不足

C.沉淀没有洗涤干净           D.加入硝酸溶液浓度过大

Ⅱ.原子利用率是衡量化学反应绿色化的重要依据之一,原子利用率

=×100%。硝酸银是中学重要化学试剂,某同学利用瓶胆上的银制取硝酸银:

方案1:用14 mol/L硝酸溶液溶解银制硝酸银;

方案2:用2 mo/L硝酸溶液溶解银制硝酸银。

(3)写出化学方程式: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1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方案2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你认为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硝酸银固体受热易分解,硝酸银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类似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规律。从硝酸银溶液中分离硝酸银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冷却热饱和硝酸银溶液,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

除去硝酸银晶体表面杂质,下列方法合适的是              ( )

A.用蒸馏水洗涤   B.用75%酒精洗涤  C.用饱和硝酸钠溶液洗涤

除去硝酸银晶体表面的水分,下列措施合适的是             ( )

A.加热烘干       B.吹气晾干        C.用滤纸吸干

解析:(1)3Ag+4HNO3(稀)===3AgNO3+NO↑+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AgNO3+HCl===AgCl↓+HNO3,得关系式:

Ag-AgCl。

n(Ag)=n(AgCl)== mol,m(Ag)= g,w(Ag)=×100%。

(2)若烘干时,温度偏高,可能导致氯化银分解,称得氯化银质量偏小,即a值偏小,测得结果偏小;同理,加入盐酸不足,银离子不能完全沉淀,测得结果偏小;沉淀没有洗涤干净,称得氯化银质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加入硝酸溶液浓度过大,只要银完全转化成硝酸银,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3)14 mol/L硝酸溶液为浓硝酸,反应产物是硝酸银、二氧化氮和水;2 mol/L硝酸溶液为稀硝酸,反应产物是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

(4)目标产物是硝酸银,

方案1:Ag+2HNO3(浓)===AgNO3+NO2↑+H2O,

原子利用率=×100%=72.65%,制得3 mol AgNO3生成3 mol NO2

方案2:3Ag+4HNO3(稀)===3AgNO3+NO↑+2H2O,

原子利用率=×100%=88.54%,制得3 mol AgNO3只生成1 mol NO。

判断方案是否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可以从节省原料、原子利用率、环保等角度考虑。

(5)因为硝酸银受热易分解,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并结晶的方法,选①。用蒸馏水洗涤硝酸银晶体,会损失一部分硝酸银;用75%酒精洗涤,能除去杂质,随着乙醇的挥发,将少量水带走,又能减少硝酸银损失;用饱和硝酸钠溶液洗涤,会引入新杂质;应选B。硝酸银加热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硝酸银,应选择B、C。

答案:(1)×100% (2)C

(3)Ag+2HNO3(浓)===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4)72.65% 88.54% 方案2 原子利用率较高,制得等质量的硝酸银产生大气污染物较少,消耗硝酸的量较少

(5)① B BC

试题详情

14.(2010中山一中月考)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先关闭弹簧夹_____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试管②。

(4)当气体充满试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装置中可通过上下移动铜丝使反应发生和停止,便于控制反应,同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防止污染大气;为了使NO2气体充满试管②,应先将c关闭(否则产生的气体从c逸出),然后打开a、b;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只有降低试管②中的压强,为此应先关闭b、a,打开c,通过使试管②受热,使一部分二氧化氮溶于水达到降低压强的目的。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①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c ab

(4)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或热水、热毛巾)捂住(或加热)试管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