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解析:除去NaCl中的Ca2+、Mg2+、SO42-时可先除去Mg2+,也可先除SO42-,由于加入的每种除杂试剂均过量,应确保过量的除杂试剂能被除去,故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除去所有难溶物质后再加稀盐酸除去CO32-。
答案:CD
7.(2010·广州)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 )
A.CO2(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B.己烷(己烯):加入足量的溴水,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分离
C.硫酸铁溶液(硫酸亚铁):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加热,使多余氯气逸出
D.Mg(OH)2[Ca(OH)2]:放入水中调成浆状后,加入足量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解析:A中CO2可溶于品红中且不易完全除去SO2;B中生成的二溴己烷可溶于己烷中,且己烷能萃取溴水中的溴;C中通入Cl2后,混入Cl-,D中S[Mg(OH)2]<S[Ca(OH)2],故选D。
答案:D
6.(2009·山东日照)现有①Al2(SO4)3 ②Ba(NO3)2 ③NaOH ④CuCl2 ⑤KCl五种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解析:首先将蓝色的CuCl2溶液找出,用它与其余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然后用NaOH溶液分别逐滴滴入剩余未知溶液中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Al2(SO4)3溶液。再将Al2(SO4)3溶液分别与余下的两种未知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无现象的是KCl溶液。
答案:A
5.(2009·盐城)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溶液A中加入盐酸和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A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SO32-、或HSO3-,因为SO3-、HSO3-和H+、NO3-相遇会被氧化成SO42-;溶液B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Cl-,因为在第一步中加入了盐酸;溶液C中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只能说明溶液C中有Fe3+,而不能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3+,因为可能原溶液中有Fe2+被后来加入的H+、NO3-氧化成Fe3+;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一定是NH3,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答案:B
4.(2007·上海)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
沉淀法 |
显色法 |
气体法 |
含义 |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NH4+-气体法 B.I--沉淀法
C.Fe3+-显色法 D.Ca2+-气体法
解析:Ca2+的检验应选用沉淀法,常见的沉淀为CaCO3。
答案:D
3.(2008·山西实验中学)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的是( )
A.CaCl2和Na2CO3 B.稀H2SO4和Na2CO3
C.Ba(OH)2和NaHCO3 D.NaAlO2和盐酸
解析: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互滴)来鉴别。A、C中,两物质互滴的现象相同,均立即产生沉淀;B中,前者(稀H2SO4)滴加到后者(Na2CO3)中,由于首先生成的是NaHCO3,所以开始时无气泡,而将Na2CO3逐滴滴入稀H2SO4中,则马上看到有气体产生;D中NaAlO2和盐酸互滴的现象也不相同,从而可将两种物质区别开。
答案:BD
2.(2009·潍坊)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见下表),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Ⅱ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
选 项 |
Ⅰ |
Ⅱ |
Ⅲ |
A |
稀氨水 |
Al3+ |
Mg2+ |
B |
稀硝酸、AgNO3溶液 |
Cl- |
I- |
C |
KSCN溶液 |
Fe2+ |
Fe3+ |
D |
稀盐酸、BaCl2溶液 |
SO42- |
SO32- |
解析:A项,稀氨水和Mg2+、Al3+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B项,AgI沉淀的黄色将AgCl沉淀的白色掩盖;C项,Fe3+遇KSCN溶液呈血红色与Fe2+无现象;D项,SO32-在稀盐酸中与BaCl2溶液不反应,而SO42-与Ba2+在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
答案:D
1.(2007·宁夏理综,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①中正确的除杂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②中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能与杂质乙酸反应,而乙酸乙酯不溶于该溶液,此方法正确。③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SO2气体,但也可以与CO2气体反应生成NaHCO3,故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除杂。④生石灰能与乙酸杂质反应,并且通过蒸馏方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答案B正确。
答案:B
15.(2010·改编题)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锥形瓶A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干燥管B中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 )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氢氧化钠固体
(4)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a 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 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7)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氨气分子组成的实验探究。(1)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2)A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目的是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且吸水后放热,以及溶液中c(OH-)增大,促进NH3·H2O的分解,释放氨气;(3)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4)氧化铜被还原为单质铜;(5)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氨气;(6)从方程式可以看出,每生成1 mol氮气,就有3 mol氧化铜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3a/22.4 mol。干燥管D增重的是水的质量,从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气,则氨气中氢的物质的量为:b/9 mol,而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是氮气的两倍,为a/11.2 mol,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之比为:9a/11.2b;(7)若省去B装置,则氨气未干燥,D的增重除了有生成的水,还有氨气带进装置中的水蒸气,导致氢的含量增大,所以氮、氢原子个数之比减小。
答案:(1)2NH3+3CuO3Cu+N2+3H2O
(2)利用NaOH的强碱性、吸水性和遇水放热的性质,使NH3·H2O分解逸出NH3
(3)C
(4)黑色固体变成了亮红色
(5)吸收多余的NH3
(6)3a/22.4 mol 9a/11.2b
(7)减少 因为由NH3带出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导致计算结果H原子的个数增加
14.(2010·河南郑州47中期中考题)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如下:用质量和容积都相等的烧瓶收集气体,称量收集满气体的烧瓶质量。数据见下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气体 |
A |
B |
C |
D |
E |
F |
烧瓶和气体的总质量(g) |
48.408 2 |
48.408 2 |
48.408 2 |
48.382 2 |
48.434 2 |
48.876 2 |
已知标准状况下,烧瓶的容积为0.293 L,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是48.421 2 g。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A、B、C、D、E、F是中学常见的气体。
(1)上述六种气体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
(2)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少量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计算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公式M=,可列出下式: 48.421 2-48.408 2=×(29-MA)
∴MA=28,依次可计算出MB=28,MC=28,MD=26,ME=30,MF=64,其次判断:A、B、C可能为N2、C2H4、CO,D为C2H2,E为NO或HCHO,F为SO2。
答案:(1)SO2 (2)30 (3)CaC2+2H2O―→Ca(OH)2+C2H2↑ (4)N2、CO、C2H4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