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61  8069  8075  8079  8085  8087  8091  8097  8099  8105  8111  8115  8117  8121  8127  8129  8135  8139  8141  8145  8147  8151  8153  8155  8156  8157  8159  8160  8161  8163  8165  8169  8171  8175  8177  8181  8187  8189  8195  8199  8201  8205  8211  8217  8219  8225  8229  8231  8237  8241  8247  8255  447348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解析:除去NaCl中的Ca2+、Mg2+、SO42时可先除去Mg2+,也可先除SO42,由于加入的每种除杂试剂均过量,应确保过量的除杂试剂能被除去,故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除去所有难溶物质后再加稀盐酸除去CO32

答案:CD

试题详情

7.(2010·广州)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 )

A.CO2(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B.己烷(己烯):加入足量的溴水,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分离

C.硫酸铁溶液(硫酸亚铁):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加热,使多余氯气逸出

D.Mg(OH)2[Ca(OH)2]:放入水中调成浆状后,加入足量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解析:A中CO2可溶于品红中且不易完全除去SO2;B中生成的二溴己烷可溶于己烷中,且己烷能萃取溴水中的溴;C中通入Cl2后,混入Cl,D中S[Mg(OH)2]<S[Ca(OH)2],故选D。

答案:D

试题详情

6.(2009·山东日照)现有①Al2(SO4)3 ②Ba(NO3)2 ③NaOH ④CuCl2 ⑤KCl五种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解析:首先将蓝色的CuCl2溶液找出,用它与其余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然后用NaOH溶液分别逐滴滴入剩余未知溶液中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Al2(SO4)3溶液。再将Al2(SO4)3溶液分别与余下的两种未知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无现象的是KCl溶液。

答案:A

试题详情

5.(2009·盐城)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溶液A中加入盐酸和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A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SO32、或HSO3,因为SO3、HSO3和H+、NO3相遇会被氧化成SO42;溶液B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Cl,因为在第一步中加入了盐酸;溶液C中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只能说明溶液C中有Fe3+,而不能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3+,因为可能原溶液中有Fe2+被后来加入的H+、NO3氧化成Fe3+;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一定是NH3,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答案:B

试题详情

4.(2007·上海)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NH4+-气体法  B.I-沉淀法

C.Fe3+-显色法  D.Ca2+-气体法

解析:Ca2+的检验应选用沉淀法,常见的沉淀为CaCO3

答案:D

试题详情

3.(2008·山西实验中学)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的是( )

A.CaCl2和Na2CO3      B.稀H2SO4和Na2CO3

C.Ba(OH)2和NaHCO3     D.NaAlO2和盐酸

解析: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互滴)来鉴别。A、C中,两物质互滴的现象相同,均立即产生沉淀;B中,前者(稀H2SO4)滴加到后者(Na2CO3)中,由于首先生成的是NaHCO3,所以开始时无气泡,而将Na2CO3逐滴滴入稀H2SO4中,则马上看到有气体产生;D中NaAlO2和盐酸互滴的现象也不相同,从而可将两种物质区别开。

答案:BD

试题详情

2.(2009·潍坊)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见下表),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Ⅱ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

选 项



A
稀氨水
Al3+
Mg2+
B
稀硝酸、AgNO3溶液
Cl
I
C
KSCN溶液
Fe2+
Fe3+
D
稀盐酸、BaCl2溶液
SO42
SO32

解析:A项,稀氨水和Mg2+、Al3+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B项,AgI沉淀的黄色将AgCl沉淀的白色掩盖;C项,Fe3+遇KSCN溶液呈血红色与Fe2+无现象;D项,SO32在稀盐酸中与BaCl2溶液不反应,而SO42与Ba2+在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

答案:D

试题详情

1.(2007·宁夏理综,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①中正确的除杂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②中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能与杂质乙酸反应,而乙酸乙酯不溶于该溶液,此方法正确。③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SO2气体,但也可以与CO2气体反应生成NaHCO3,故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除杂。④生石灰能与乙酸杂质反应,并且通过蒸馏方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答案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15.(2010·改编题)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锥形瓶A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干燥管B中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 )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氢氧化钠固体

(4)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a 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 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7)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氨气分子组成的实验探究。(1)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2)A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目的是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且吸水后放热,以及溶液中c(OH)增大,促进NH3·H2O的分解,释放氨气;(3)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4)氧化铜被还原为单质铜;(5)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氨气;(6)从方程式可以看出,每生成1 mol氮气,就有3 mol氧化铜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3a/22.4 mol。干燥管D增重的是水的质量,从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气,则氨气中氢的物质的量为:b/9 mol,而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是氮气的两倍,为a/11.2 mol,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之比为:9a/11.2b;(7)若省去B装置,则氨气未干燥,D的增重除了有生成的水,还有氨气带进装置中的水蒸气,导致氢的含量增大,所以氮、氢原子个数之比减小。

答案:(1)2NH3+3CuO3Cu+N2+3H2O

(2)利用NaOH的强碱性、吸水性和遇水放热的性质,使NH3·H2O分解逸出NH3

(3)C

(4)黑色固体变成了亮红色

(5)吸收多余的NH3

(6)3a/22.4 mol 9a/11.2b

(7)减少 因为由NH3带出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导致计算结果H原子的个数增加

试题详情

14.(2010·河南郑州47中期中考题)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如下:用质量和容积都相等的烧瓶收集气体,称量收集满气体的烧瓶质量。数据见下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气体
A
B
C
D
E
F
烧瓶和气体的总质量(g)
48.408 2
48.408 2
48.408 2
48.382 2
48.434 2
48.876 2

已知标准状况下,烧瓶的容积为0.293 L,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是48.421 2 g。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A、B、C、D、E、F是中学常见的气体。

(1)上述六种气体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

(2)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少量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计算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公式M=,可列出下式: 48.421 2-48.408 2=×(29-MA)

MA=28,依次可计算出MB=28,MC=28,MD=26,ME=30,MF=64,其次判断:A、B、C可能为N2、C2H4、CO,D为C2H2,E为NO或HCHO,F为SO2

答案:(1)SO2 (2)30 (3)CaC2+2H2O―→Ca(OH)2+C2H2↑ (4)N2、CO、C2H4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