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400  8408  8414  8418  8424  8426  8430  8436  8438  8444  8450  8454  8456  8460  8466  8468  8474  8478  8480  8484  8486  8490  8492  8494  8495  8496  8498  8499  8500  8502  8504  8508  8510  8514  8516  8520  8526  8528  8534  8538  8540  8544  8550  8556  8558  8564  8568  8570  8576  8580  8586  8594  447348 

2.(2010·唐山模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只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SiO2属于原子晶体,其中Si-O键是极性共价键.

答案:A

试题详情

[基础等级评价]

1.(201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的原子晶体的是( )

A.6和14        B.6和8

C.7和12        D.11和17

解析:6号和14号元素分别为碳元素和硅元素,可形成SiC,属于原子晶体;6号和8号元素可形成CO和CO2,均属于分子晶体;7号和12号元素可形成Mg3N2,属于离子晶体;11号与和17号元素可形成NaCl,属于离子晶体.

答案:A

试题详情

5.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发色剂--亚硝酸钠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确保使用安全.某一反应体系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六种物质:NaNO2、H2O、NO、I2、NaI、HI.已知该反应中NaN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NaNO2―→N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

(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0.25 mol的氧化剂被还原,则被氧化的还原剂为________mol.

(5)若误食NaNO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除NaNO2的中毒.下列关于上述中毒、解毒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NaNO2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能把Fe2+氧化为Fe3+

D.NaNO2被氧化

解析:根据“NaNO2―→NO”可判断出“HI―→I2”,再由元素守恒可知NaI、H2O都在产物之中.NaNO2会将血红蛋白中Fe2+转化成Fe3+而中毒,维生素C可解除NaNO2中毒,说明维生素C能将NaNO2还原,即维生素C的还原性比较强.

答案:(1)NaNO2 (2)2HI―→I2

(3)

(4)0.25 (5)B

试题详情

4.6.4 g铜与过量的硝酸(8 mol/L 60 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H+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的物质的量为( )

A.0.28 mol             B.0.31 mol

C.(n+0.2) mol          D.(n+0.4) mol

解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Cu(NO3)2和HNO3,故溶液中NO的物质的量为n mol+×2=(0.2+n) mol.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10·郑州模拟)黄铜矿(CuFeS2)常用于提炼金属铜.黄铜矿焙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2FeS+SO2(已配平),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方框中的物质应为Cu2S

B.该反应的部分产物可用于硫酸工业

C.反应中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反应中若有1 mol SO2生成,则一定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

解析:从原子守恒角度分析知,方程式中所缺少的物质为Cu2S,再通过化合价的升降与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验证Cu2S是正确的;反应中有SO2生成,其可以用于制H2SO4;生成1 mol SO2时转移的电子为6 mol.

答案:D

试题详情

2.(2010·福州模拟)有一种军用烟幕弹中装有ZnO、Al粉和C2Cl6,其发烟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①3ZnO+2Al===Al2O3+3Zn

②3Zn+C2Cl6===3ZnCl2+2C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B.C2Cl6没有同分异构体

C.当原料恰好完全反应时,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D.当原料恰好完全反应时,两反应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反应①中还原剂为Al,反应②中还原剂为Zn,两者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3.

答案:D

试题详情

1.(2010·银川模拟)某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

①H2S+4H2O-8e―→SO+10H+

②2IO+12H++10e―→I2+6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上述反应可推知酸性:KIO3>H2SO4

B.由上述反应可推知氧化性:K2SO4>KIO3

C.若在①中失去0.2 mol电子,则②中可生成5.08 g I2

D.上述体系中当有0.5NA个电子转移时,消耗还原剂0.1 mol

解析:由于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因此不能通过反应方程式推断酸性的强弱,A错误.反应中IO是氧化剂,SO是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KIO3>K2SO4,B错误.根据①,当有0.5 mol电子转移时,消耗还原剂H2S 0.0625 mol,D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14.(14分)(2010·上海高考)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

(3)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______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KI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I被氧化成I2而使CCl4层呈紫色.继续加入氯水后,I2又会被氯水氧化成HIO3,而Cl2被还原成HCl.化学方程式为I2+5Cl2+6H2O===2HIO3+10HCl.

(2)由(1)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KI和I2为该反应过程中的还原剂.

(3)由Cl2能将I2氧化成HIO3可知氧化性Cl2>HIO3,而Cl2不能将Br2氧化成HBrO3,故氧化性HBrO3>Cl2,即氧化性HBrO3>Cl2>HIO3.

答案:(1)I2+5Cl2+6H2O===2HIO3+10HCl

(2)KI、I2

(3)红棕 HBrO3>Cl2>HIO3

试题详情

13.(12分)(2010·西安模拟)通过下列步骤可以测定金属锡样品的纯度:

①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2HCl===SnCl2+H2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SnCl2+2FeCl3===SnCl4+2FeCl2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未配平)为:FeCl2+K2Cr2O7+HCl―→FeCl3+KCl+CrCl3+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性:Fe3+________Sn4+(填“>”、“<”或“=”).

(2)③中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金属锡样品1.226 g,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的K2Cr2O7溶液32.0 mL,则试样中锡的纯度为        .(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解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结合②中反应,可以判断Fe3+的氧化性大于Sn4+的氧化性.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③中反应.

(3)根据①、②、③中反应,可得关系式Sn-SnCl2、SnCl2-2FeCl2,6FeCl2-K2Cr2O7,故总关系式为3Sn-K2Cr2O7

设试样中含锡x mol,根据①②③可得关系式:

3Sn - K2Cr2O7

3   1

x mol 0.100 mol/L×32.0×10-3L

=,x=9.6×10-3 mol

则试样中锡的纯度为:×100%=93.2%.

答案:(1)>

(2)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

(3)93.2%

试题详情

12.(12分)(2010·北京高考)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1)A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2,其电子式为

(2)氯气遇湿润的淀粉KI试纸时,发生反应:Cl2+2KI===I2+2KCl,产生的I2遇淀粉变蓝,可以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3)B中Cl2与NaBr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4)C中NaBr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和Br2,将C中溶液滴入D中,振荡,发生反应:Br2+2KI===I2+2KBr,静置后D中液体分层,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可以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5)过程Ⅲ主要是为了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是因为从Cl到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1)??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Br2+2Cl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