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409  8417  8423  8427  8433  8435  8439  8445  8447  8453  8459  8463  8465  8469  8475  8477  8483  8487  8489  8493  8495  8499  8501  8503  8504  8505  8507  8508  8509  8511  8513  8517  8519  8523  8525  8529  8535  8537  8543  8547  8549  8553  8559  8565  8567  8573  8577  8579  8585  8589  8595  8603  447348 

12.(10分)(2010·上海高考)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下列装置可用于CO2气体的提纯和干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容量瓶

(2)上述装置中,A是________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________.

(3)上述装置中,B物质是________.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分子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4)一次性饭盒中石蜡(高级烷烃)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剪碎、称重―→浸泡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

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                 d.正己烷

(5)在溶出量测定实验中,为了获得石蜡和碳酸钙的最大溶出量,应先溶出________,后溶出________.

(6)上述测定实验中,连续________,说明样品已经恒重.

解析:(1)考查等体积比浓度的溶液配制,用量筒量取等体积水与浓盐酸,倒入烧杯,搅拌混合即可.

(2)由于制备得到的CO2中含H2S以及反应挥发出的HCl,因此,可通过CuSO4溶液除去H2S,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

(3)固体B应为无水CaCl2,可除去CO2中的H2O(g),如果CaCl2失效,则气体的CO2与H2O(g)的混合气体,其平均分子是小于CO2的分子量,因此测定结果偏低.

(4)要溶于CaCO3应选用稀醋酸,不能用稀H2SO4,原因是H2SO4与CaCO3生成微溶水的CaSO4.阻止H2SO4与CaCO3的进一步反应;正己烷用于溶解石蜡.

(5)先用正己烷溶解石蜡,才能使其中的CaCO3与醋酸充分接触发生反应,使二者达到最大溶出量.

(6)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 g,说明已经恒重.

答案:(1)abc (2)CuSO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 HCl气体或酸性气体 (3)无水CaCl2 偏低 (4)bd (5)石蜡 CaCO3

(6)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0.001 g

试题详情

11.(12分)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容量瓶              B.洗气瓶

C.分液漏斗             D.酸(碱)式滴定管

(2)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收集不到气体         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D.引发爆炸事故

(3)为检查如图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①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案、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往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关闭活塞,用手捂住试管中上部,待漏斗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打开活塞让液面回落后,迅速关闭活塞,松开手,见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说明气密性良好.乙同学设计方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均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气,而是检查其是否漏液.

(2)使用有毒气体时,若不检验气密性,可能会出现漏气,造成A、B、C的后果;如果易燃气体泄漏,则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3)对于气密性的检验而言,主要看在密闭体系中是否能形成压强差.

答案:(1)B (2)A、B、C、D

(3)①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若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乙同学操作若在装置不漏气的情况下,试管上部空间中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则有“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的现象

试题详情

10.(2010·重庆高考)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B错;HCl在NaOH溶液中极易溶解,漏斗不应该没入溶液中,C错;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温度计应该插入反应液中,D错.

答案:A

试题详情

9.某学生提供的实验数据如下,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①用100毫升的量筒量取67.60 mL的液体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22.5 g KCl ③酸碱中和滴定时,消耗0.100 0 mol/L的盐酸23.25 mL ④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4.4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量筒是粗量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①错误;广泛pH试纸变色范围是1-14,测得的pH只能是整数,④错误.

答案:D

试题详情

8.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解析:A项,固体应先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B项,使用pH试纸时不能润湿;C项,进行焰色反应时,应用稀盐酸洗涤铂丝.

答案:D

试题详情

7.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

搅拌

B.常温时,用pH试纸测得0.1 mol/L碳酸钠溶液的pH=7

C.如果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D.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解析:Na2CO3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pH>7,B错误;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冲洗,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且中和放热,C错误;Fe(OH)3胶体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D错误.

答案:A

试题详情

6.下图为课本中的插图,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解析: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一定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选项C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10·安徽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

B.定容

C.电解制Cl2和H2

D.高温煅烧石灰石

解析:B项的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C项阳极材料铜是活泼电极,阳极铜放电,不符合实验要求;D项灼烧过程中会产生CO2气体,坩埚不能加盖.

答案:A

试题详情

4.(2010·西城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中应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下

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D.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解析: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A错;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B错;玻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NaOH能与SiO2反应生成胶状的Na2SiO3,容易使瓶塞和瓶口粘连,因此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D错.

答案:C

试题详情

3.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B
C
D
存放浓硝酸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准确量取9.50 mL水
实验室制取乙烯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且易挥发,故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A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且二者密度不同,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正确;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C项错误;实验室制取乙烯需要控制温度在170℃,量程为100℃的温度计不能满足实验要求,D项错误.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