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用括号内的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正确的是( )
A.溴苯中的溴(碘化钾溶液)
B.乙烷中的乙烯(氢气)
C.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D.苯中的甲苯(溴水)
解析:溴苯中的溴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应用溴水洗气;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还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答案:C
3.(2010·宁德模拟)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反应,加热时才能发生反应
解析: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故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
答案:C
2.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甲苯 B.硝基苯
C.2甲基丙烯 D.2甲基丙烷
解析:在有机分子结构中,与苯环、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均在官能团所在的平面.每个烷烃碳原子的四个键基本上是以碳原子为中心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伸延,故只有2甲基丙烷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1.(2010·合肥模拟)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油、柴油、煤油的主要成分均属于碳氢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蛋白质、葡萄糖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纤维素、蛋白质、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而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D
6.(2010·安徽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② …… |
若银镜消失,假设2成立. 若银镜不消失,假设2不成立. |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都氧化了Ag.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Fe3+、硝酸的氧化性和盐类水解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制备银镜时,应在银氨溶液中滴入几滴乙醛,水浴加热.
(2)Fe3+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Ag:Fe3++Ag===Fe2++Ag+.
答案:(1)a、d、e
(2)Ag+Fe3+===Ag++Fe2+
(3)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测定上述实验用的Fe(NO3)3溶液的pH ②配制相同pH的稀硝酸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内 |
|
(4)不同意.甲同学检验出了Fe2+,可确定Fe3+一定氧化了Ag;乙同学虽然验证了此条件下NO能氧化Ag,但在硝酸铁溶液氧化Ag时,由于没有检验NO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NO是否氧化了Ag
[(3)、(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SO、CO,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溶液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解析:由①中碱性强弱顺序可知A是碱,有OH-,E是碳酸盐,C是醋酸盐;而所给六种阳离子可以与CO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K+,所以E是K2CO3.由②中现象可知B中有Ag+,则应是AgNO3.由③中现象知D中无CO和SO.由④中现象可知F中有Fe2+.由题意知六种化合物均是可溶性的,则A是碱,则应是Ba(OH)2.C是强碱弱酸盐,则为Ca(CH3COO)2.D中无CO和SO,则F中有SO,F为FeSO4,D为AlCl3.
答案:(1)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碳酸钾 由①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
(3)Ba(OH)2 Ca(CH3COO)2 AlCl3 FeSO4
4.有a、b、c、d四瓶无色稀溶液,分别是Ba(OH)2溶液、NaHCO3溶液、MgCl2溶液、稀H2SO4中的某一种.现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A.c一定是稀H2SO4
B.b一定是Ba(OH)2溶液
C.a可能是NaHCO3溶液
D.d一定是MgCl2溶液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下表所示的反应关系:
|
Ba(OH)2 |
NaHCO3 |
MgCl2 |
H2SO4 |
Ba(OH)2 |
|
↓ |
↓ |
↓ |
NaHCO3 |
↓ |
|
- |
↑ |
MgCl2 |
↓ |
- |
|
- |
H2SO4 |
↓ |
↑ |
- |
|
对照题目所给现象,可确定b为Ba(OH)2溶液,d为MgCl2溶液.稀H2SO4和NaHCO3溶液与Ba(OH)2或MgCl2溶液反应的现象一样,不能确定a、c哪个是NaHCO3溶液或稀H2SO4,故选项A所述的推断不正确.
答案:A
3.有一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H2O(g)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AgNO3溶液(出现浑浊);浓H2SO4;灼热的CuO(变红色)和无水CuSO4(变蓝色)时,出现括号中所示现象,则该混合气体中( )
①一定没有CO2,肯定有CO
②可能有CO和NH3
③可能有水蒸气,一定没有HCl
④一定有H2、HCl,可能有CO和水蒸气
⑤一定有H2、CO和水蒸气
A.①⑤ B.只有④
C.②③ D.只有⑤
解析:混合气体通过AgNO3溶液产生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Cl,没有NH3;经浓H2SO4干燥后的气体,通过灼热CuO后,能使CuO变红色,并使无水CuSO4变蓝色,说明一定有还原性气体H2;但不能确定是否有CO,因此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Cl和H2,一定不存在NH3,CO、CO2和H2O(g)是否存在不能确定.
答案:B
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的是(允许加热)( )
①FeCl2、Al(NO3)3、MgSO4、NH4NO3四种溶液
②苯酚、苯乙烯、溴苯、苯四种溶液
③MnO2、FeS、CuO、C四种黑色固体
④NaCl、AlCl3、Ba(OH)2、HCl四种溶液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解析:①NaOH溶液;②浓溴水;③浓盐酸;④Na2CO3溶液.
答案:D
1.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 )
①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
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③点燃鉴别甲烷和乙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①中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乙醇与水互溶,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故可用水鉴别.②中相互滴加现象相同,无法鉴别.③中点燃乙炔时有浓烈的黑烟和明亮的火焰,点燃甲烷时有淡蓝色火焰,可鉴别.故选B.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