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423  8431  8437  8441  8447  8449  8453  8459  8461  8467  8473  8477  8479  8483  8489  8491  8497  8501  8503  8507  8509  8513  8515  8517  8518  8519  8521  8522  8523  8525  8527  8531  8533  8537  8539  8543  8549  8551  8557  8561  8563  8567  8573  8579  8581  8587  8591  8593  8599  8603  8609  8617  447348 

6.(2010·江西省联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B.  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  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解析: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为防止其挥发,通常撒上硫粉。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10·湖北省八校联考)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

A.配制500 mL 1 mol/L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B.  配制100 mL 5 mol /L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读数

C.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的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D.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解析:选项A,用量筒量取18 mol·L1浓H2SO4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浓H2SO4的体积减小,结果偏低。选项B,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液体超过标线,结果偏低。选项D,读数开始时平视,后来俯视,导致所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答案:C

试题详情

4.(2010·广东卷)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实验Ⅰ中振荡静置,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又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互不相溶,故上层为水,几乎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A项错误;实验Ⅱ中NH4Cl和Ca(OH)2共热时生成NH3,NH3通入AlCl3溶液中产生Al(OH)3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实验Ⅲ中Fe3+遇到SCN显红色,C项正确;实验Ⅳ中右边试管中CaO能够吸收左边试管中的水汽并与水反应,因此左边试管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晶体析出,D项正确。

答案:CD

试题详情

3.(2010·四川省绵阳市诊断性测试)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B.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

C.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水中,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

D.  用氨水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

解析:A项中Ca(OH)2和NaHCO3溶液相互滴加产生的现象一样,故不能通过相互滴加的方法来鉴别;B项中由于乙醇与水混溶,故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D项中氨水与Ag单质不反应,氨水不能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通常用硝酸来清洗。

答案:C

试题详情

2.(2010·四川省绵阳市诊断性测试)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实验过程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⑥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①需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来测定其pH;③分离MnO2、KCl混合物时需过滤,过滤用玻璃棒进行引流;⑤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反应更充分。

答案:D

试题详情

1.(2010·江西省五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结晶水合物    B.镁条在二氧化碳里燃烧

C.制备较纯净的HF        D.红磷转变成白磷

解析:选项A,在试管中加热结晶水合物会导致受热不均匀出现事故,应在坩埚内加热结晶水合物,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B,集气瓶底部垫上细沙能防止因生成物温度过高而使集气瓶破裂,正确。选项C,生成的氢氟酸要腐蚀烧瓶。选项D,不能将玻璃管两端都堵住。

答案:B

试题详情

0.5  a

 n(O2)  2n(O2)a

n(CH3OH)(E2E1)=2n(O2)a

n(CH3OH):n(O2)=2a/(E2E1),

n(CH3OH):n(空气)=2a/5(E2E1)。

试题详情

22.(2009·安徽)(10分)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利用甲醇催化脱氢制备。甲醛与气态甲醇转化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过程Ⅰ与过程Ⅱ的反应热是否相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700°C,需向体系中通入空气,则进料甲醇与空气的物质的量理论比值为多少?[假设:H2(g)+O2(g)H2O(g);ΔH=-akJ·mol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0.2]

答案:(1)吸热 (2)相同 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CH3OH(g)HCHO(g)+H2(g);ΔH=(E2E1)kJ·mol1

(4)CH3OH(g)HCHO(g)+H2(g);ΔH=(E2E1)kJ·mol1

 1  (E2E1)

 n(CH3OH)  n(CH3OH)(E2E1)

H2(g)+O2(g)H2O(g);ΔH=-akJ·mol1

试题详情

21.(2010·石家庄质检(一))(6分)已知几种离子的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I>Fe2+>Br

(1)向含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3 mol Cl2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不计H+和OH)。

(2)向4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0.672 L Cl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求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求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

解析:(1)根据题意知,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是I>Fe2+>Br,故通入氯气时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才氧化Br,当通入3 mol Cl2后,先氧化全部I、Fe2+,最后再氧化1 mol Br,故溶液中除了H+、OH外,剩余Br 3 mol,生成Fe3+3 mol,生成Cl 6 mol,故n(Fe3+)?n(Br)?n(Cl)=1?1?2。

(2)n(Cl2)=0.672 L÷22.4 L·mol1=0.03 mol

所以n(Cl)=0.03 mol×2=0.06 mol

n(Br)=0.06 mol

由题意可推知,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

由电荷守恒得:n(Fe3+)=0.06 mol×2÷3=0.04 mol

根据铁元素守恒得:n(FeBr2)=n(Fe3+)

c(FeBr2)=0.04 mol÷0.04 L=1 mol·L1

答案:(1)n(Fe3+)?n(Br)?n(Cl)=1?1?2

(2)解:n(Cl2)=0.672 L÷22.4 L·mol1=0.03 mol

所以n(Cl)=0.03 mol×2=0.06 mol

n(Br)=0.06 mol

由题意可推知,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

由电荷守恒得:n(Fe3+)=0.06 mol×2÷3=0.04 mol

根据铁元素守恒得:n(FeBr2)=n(Fe3+)

c(FeBr2)=0.04 mol÷0.04 L=1 mol·L1

试题详情

0.(4)0.004

(5)016 17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