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432  8440  8446  8450  8456  8458  8462  8468  8470  8476  8482  8486  8488  8492  8498  8500  8506  8510  8512  8516  8518  8522  8524  8526  8527  8528  8530  8531  8532  8534  8536  8540  8542  8546  8548  8552  8558  8560  8566  8570  8572  8576  8582  8588  8590  8596  8600  8602  8608  8612  8618  8626  447348 

2.(2010·四川省摸底考试)在同一溶液中,含有NH、I、Ba2+、Cl等离子,则该溶液的pH和介质是( )

A.pH=1,稀硝酸为介质

B.pH=3,H2SO4溶液为介质

C.pH=8,次氯酸钠溶液为介质

D.pH=12,氨水为介质

解析:硝酸、次氯酸根离子能氧化I,A、C错;硫酸遇钡离子能生成沉淀,B错。

答案:D

试题详情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依次按照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排列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

A.NaCl       HF        Cl2

B.NaHCO3    NH3·H2O   CCl4

C.Ba(OH)2    HCl       Cu

D.AgCl       H2SO4     C2H5OH

解析:题中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有:NaCl、H2SO4、AgCl、Ba(OH)2、HCl、NaHCO3;属于非电解质的有CCl4和C2H5OH;Cu和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B

试题详情

15.(2009·南通)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Ⅰ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

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4)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断开1 mol化学键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1
197
360
499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Ⅲ所示,则上表中x=________。

图Ⅲ

解析:(1)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即有新物质生成的碰撞,显然选C。(2)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吸热,注意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3)催化剂主要使有效碰撞的能量降低,使反应的门槛降低,即过渡态时的能量较低。

(4)P4+5O2===P4O10,燃烧热为(4x+12×360)-(6×197+5×499)=2378.0,求得x=433.75 kJ/mol。

答案:(1)C (2)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

(3)上图虚线所示

(4)433.75

试题详情

14.(2010·北京市抽样)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1)在25℃、101 kPa时,16 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90.31 kJ,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s)+O2(g)===CO2(g);ΔH=-437.3 kJ·mol1

H2(g)+O2(g)===H2O(g);ΔH=-285.8 kJ·mol1

CO(g)+O2(g)===CO2(g);ΔH=-283.0 kJ·mol1

则煤的气化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s)+H2O(g)===CO(g)+H2(g);ΔH=________kJ·mol1

解析:(1)根据提供信息,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890.31 kJ的热量,因此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1 kJ·mol1。(2)设提供的三个反应分别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C(s)+H2O(g)===CO(g)+H2(g)可以通过①-②-③得到,因此该反应的ΔH=-437.3 kJ·mol1-(-285.8 kJ·mol1)-(-283.0 kJ·mol1)=+131.5 kJ·mol1

答案:(1)CH4(g)+2O2(g)===CO2(g)+2H2O(l);ΔH=-890.31 kJ·mol1 (2)+131.5

试题详情

13.(2009·平遥模拟)①CaCO3(s)===CaO+CO2(g);ΔH=177.7 kJ

②C(s)+H2O(s)===CO(g)+H2(g);

ΔH=-131.3 kJ/mol

③H2SO4(l)+NaOH(l)===Na2SO4(l)+H2O(l);

ΔH=-57.3 kJ/mol

④C(s)+O2(g)===CO2(g);ΔH=-393.5 kJ/mol

⑤CO(g)+O2(g)===CO2(g);ΔH=-283 kJ/mol

⑥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57.3 kJ/mol

⑦2H2(g)+O2(g)===2H2O(l);ΔH=-517.6 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

①CaO没标状态,ΔH=+177.7 kJ/mol;②H2O的状态应为“g”;③H2SO4、NaOH和Na2SO4的状态不是“l”应为“aq”

(2)C(s)+O2(g)===CO(g);ΔH=-110.5 kJ/mol

(3)④⑤ ⑥

试题详情

12.(2010·江西省联考)下列过程都与热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表示CO(g)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ΔH=-283.0 kJ/mol

B.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则表示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

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足够的热量才能使反应发生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

解析: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H+(aq)+SO(aq)+Ba2+(aq)+OH(aq)===BaSO4(s)+H2O(l);ΔH<-57.3 kJ/mol。

答案:B

试题详情

11.(2010·桂林市摸底考试)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ΔH=-197 kJ/mol。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气体的量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下表所示:

容器
SO2(mol)
O2(mol)
N2(mol)
Q(kJ)

2
1
0
Q1

1
0.5
0
Q2

1
0.5
1
Q3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 mol SO3气体放热98.5 kJ

B.  在上述条件下将2 mol SO2与1 mol O2混合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197 kJ

C.  Q1=2Q2=2Q3=197 kJ

D.  2Q2=2Q3<Q1<197 kJ

解析:由方程式知,每生成2 mol SO3放出197 kJ热量,A对;恒容条件下,加入的N2对平衡移动不产生影响,故乙、丙容器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相同;甲、乙相比,平衡时若SO2的转化率相同,则2Q2=Q1,但因乙容器中压强比甲小,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导致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的小,故有2Q2<Q1,D对C错。

答案:C

试题详情

10.(2010·浙江杭州月考)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试管中甲处下降,乙处上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

解析:由于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广口瓶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其原因是X+2Y===2Z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当X与Y混合后,由于反应放热,使广口瓶内的压强增大,使甲处液面下降。

答案:B

试题详情

9.(2010·河南省调研)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CO(g)+O2(g)===CO2(g);ΔH=-282.8 kJ·mol1,现有CO、H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2.0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851.4 kJ,并生成18 g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

A.80% B.40% C.60% D.20%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由题意H2(g)-H2O(l),则反应前V(H2)=×22.4 L·mol1=22.4 L,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571.6×=285.8(kJ),则V(CO)=×22.4 L·mol1=44.8 L,故CO的体积分数=×100%=40%。

答案:B

试题详情

8.(2010·海淀区期末)已知:2CO(g)+O2(g)===2CO2(g);ΔH=-566 kJ·mol1

N2(g)+O2(g)===2NO(g);ΔH=+180 kJ·mol1

则2CO(g)+2NO(g)===N2(g)+2CO2(g)的ΔH是( )

A.-386 kJ·mol1           B.+386 kJ·mol1

C.-746 kJ·mol1           D.+746 kJ·mol1

解析:设提供的两个反应分别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2CO(g)+2NO(g)===N2(g)+2CO2(g)可以通过①-②得到,故该反应的ΔH=-746 kJ·mol1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