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523  8531  8537  8541  8547  8549  8553  8559  8561  8567  8573  8577  8579  8583  8589  8591  8597  8601  8603  8607  8609  8613  8615  8617  8618  8619  8621  8622  8623  8625  8627  8631  8633  8637  8639  8643  8649  8651  8657  8661  8663  8667  8673  8679  8681  8687  8691  8693  8699  8703  8709  8717  447348 

24.(2011全国II卷29)(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下图是用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B
 
 
C
 
 
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I ②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铜屑和稀硝酸
发生NO气体
B

排水收集NO气体
C
 
主要是接收B中排出的水

③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试题详情

23.(2011海南,9分)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  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mol·L-1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  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__________(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  ②燃烧匙  ③锥形瓶 ④广口瓶 ⑤研钵  ⑥ 玻璃棒  ⑦  酒精灯

(2)      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

(3)      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和过滤;

(4)      本实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______,可以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②④⑤;(2)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和氧化;(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4)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命题立意:实验综合能力考查,本题考查点有溶液加热、过滤、固体溶解、蒸发(防水解)、结晶等一系列实验。

解析:步骤1是溶液加热和过滤操作,用不到②④⑤;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有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步骤3是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下的蒸发与结晶过程;

[思维拓展]实验综合题不仅仅要考查操作方面的内容,也考查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的运用,因而实验综合题历来是高考中的难点。操作要点在平时复习中注意积累,分析过程中可能要注意的问题,要紧扣实验目的,多方面考虑,才可确保万无一失。

试题详情

22.(2011新课标全国,15分)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 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①H2(g)+1/2O2(g)=H2O(l)  △H=-285.8kJ·mol-1

解析:(1)钙属于极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而制备的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所以在与钙化合之前需要除杂和干燥,分别选用试剂是氢氧化钠和浓硫酸;同时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最后还需要连接干燥管,所以正确的顺序为:i→e,f→d,c→j,k(或k,j)→a;

(2)由于多余的氢气需要燃烧反应掉,所以应该先收集一部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反应结束后还需要使氢化钙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所以应该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因此正确的顺序为BADC;

(3)氢化钙中H显-1价,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H2↑;因为金属钙与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同样会出现上述现象,所以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

(4)由于氢化钙中含有氢元素,因此氢化钙的燃烧产物有水,所以可以利于无水硫酸铜进行检验其燃烧产物。

(5)氢气是气体不方便携带,而氢化钙是固体,便于携带。

答案:(1)→e,f→d,c→j,k(或k,j)→a;(2)BADC;

(3)①CaH2+2H2O=Ca(OH)2+H2↑;

   ②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5)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试题详情

21.(2011重庆,15分)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题27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试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g 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察常见仪器的识别、试剂的选择、装置的连接以及有关计算和判断。

(1)由图不难看出B是分液漏斗;

(2)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碱性气体,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只有氨气,即A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因此A中含有N元素。Ⅳ中黑色CuO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说明CuO被还原生成单质铜,因为在高温下氨气可以被氧化生成气体M,而M可用排水法收集,因此M为氮气,反应的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氨气在通过CuO之前必需进行干燥,干燥氨气只能用碱石灰,即Ⅲ中的试剂为碱石灰。因为氨气是过量的,因此在收集氮气之前需要先除去氨气,可用浓硫酸吸收多于的氨气,即Ⅴ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3)如果氨气先干燥然后再通过热的CuO,氧化还原反应照样发生,由于成为有水生成,因此过量的氨气和水照样会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2.5g 化合物A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所含N原子的质量是0.025mol×28g·mol-1=0.7g,因此另一种元素原子的质量是2.5g-0.7g=1.8g。若该元素显+1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

;若该元素显+2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若该元素显+3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显然只有第二种情况成立,即该化合物是Mg3N2

答案:(1)分液漏斗

   (2)碱石灰  CuO+2NH33Cu+3H2O+N2

   (3)试纸变蓝  CuO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试纸变蓝

   (4)Mg3N2

试题详情

20.(2011天津,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下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出化学方程式:               ,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装置中a和b的作用分别是             

C和d中承装的试剂分别是                      。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2, 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2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         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a. 低温、高压、催化剂        b. 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 常温、常压、催化剂        d. 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剂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34℃,1-丁醇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1为_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操作2为_______,操作3为_______。

解析:(1)氢气可用活泼金属锌与非氧化性酸盐酸通过置换反应制备,氧化性酸如硝酸和浓硫酸与锌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丙醇通过消去反应即到达丙烯,方程式为:

(CH3)2CHOHCH2=CHCH3↑+H2O;

(2)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通过加热脱水即生成CO,由于甲酸易挥发,产生的CO中必然会混有甲酸,所以在收集之前需要除去甲酸,可以利用NaOH溶液吸收甲酸。又因为甲酸易溶于水,所以必需防止液体倒流,即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CO。为了使产生的气体能顺利的从发生装置中排出,就必需保持压强一致,因此a的作用是保持恒压;若用以上装置制备氢气,就不再需要加热,所以此时发生装置中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因此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就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3)检验丙烯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SO2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褪色、品红溶液或石灰水,检验CO2可以石灰水,检验水蒸气可以无水CuSO4,所以在检验这四种气体必需考虑试剂的选择和顺序。只要通过溶液,就会产生水蒸气,因此先检验水蒸气;然后检验SO2并在检验之后除去SO2,除SO2可以用饱和Na2SO3溶液,最后检验CO2和丙烯,因此顺序为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4)由于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采用高压,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虽然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但不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因此要采用适当的温度;催化剂不能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但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故正确所选项是b;

(5)粗品中含有正丁醛,根据所给的信息利用饱和NaHSO3溶液形成沉淀,然后通过过滤即可除去;由于饱和NaHSO3溶液是过量的,所以加入乙醚的目的是萃取溶液中的1-丁醇。因为1-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很大,因此可以利用蒸馏将其分离开。

答案:(1)Zn+2HCl=ZnCl2+H2↑;(CH3)2CHOHCH2=CHCH3↑+H2O;

   (2)恒压  防倒吸  NaOH溶液  浓硫酸  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3)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4)b

   (5)饱和NaHSO3溶液  过滤  萃取  蒸馏

试题详情

19.(2011山东高考30,14分)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42、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     ,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    。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      。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2+
9.6
11.0
Ca2+
12.2
c(OH)=1.8mol·L1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H2CO3的电离常数。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KMnO4、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 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离子的除杂和实验方案设计,综合性强。

(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Br氧化溴单质,因为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溴在下层,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4

(2)由于SO42会与Ca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由表中数据可知pH大于11时Mg2+沉淀完全,pH大于12.2时,Ca2+开始沉淀,所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

(3)实验室制取CO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l气体,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需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

(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O2和CO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O2和CO2气体均可以使饱和石灰水编混浊,所以CO2气体在通入饱和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

答案:(1)四氯化碳;分液漏斗

(2)除去溶液中的SO42;11.0≤pH<12.2;盐酸

(3)b、d

(4)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试题详情

18、(2011广东高考33,17分)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 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    (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   (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

解析:本题考察常见的实验步骤的设计、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以及有关计算。

(1)Ba(OH)2属于强碱,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形成难溶的BaCO3沉淀,因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时Ba(OH)2就有可能转化为BaCO3

(2)Ba(OH)2易溶于水,所以滤液中含有Ba2+,因此滴加稀硫酸使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4;要想验证沉淀为BaCO3,可以利用其能与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为进一步证明试剂是是否还有Ba(OH)2·8H2O,可以取步骤1中的滤液,用pH计测其pH值,若pH>9.6,即证明滤液不是纯BaCO3溶液,即证明是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假设成立。

(3)①由于试样中含有难溶性的BaCO3,因此加水溶解后要过滤,且冷却后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

②Ba(OH)2溶液的浓度约为0.1mol•L-1,体积是25ml,由于酸式滴定管的容量是50ml,因此盐酸的浓度至少应该是0.1 mol•L-1的,若盐酸的浓度过大,反应过快,不利于控制滴定终点,所以选择0.1980 mol•L-1的盐酸最恰当。

③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1980×V×103mol,所以25.00ml溶液中含有Ba(OH)2的物质的量是,所以w克试样中Ba(OH)2的质量是,故Ba(OH)2·8H2O的质量分数=

(4)若配制1L1.0 mol•L-1Ba(OH)2溶液,则溶液中溶解的Ba(OH)2·8H2O的质量是315g,所以此时的溶解度约是 g/100g H2O,而在常温下Ba(OH)2·8H2O是3.9 g/100g H2O,显然不可能配制出1.0 mol•L-1Ba(OH)2溶液。

答案:(1)由于Ba(OH)2·8H2O与收空气中的CO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CO3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值。
PH值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OH)2

(3)①搅拌溶解  250ml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试题详情

17.(2011福建高考25,16分)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基础。

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

(2)生成的是NaAlO2溶液,通入CO2气体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NaHCO3,加入盐酸有CO2气体产生、Al(OH)3沉淀溶解。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要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这样设问学生经常接触。

(4)CO2+Ba(OH)2=BaCO3↓+H2O,基础简单的方程式书写。

(5)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会影响测量,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保证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因为整个装置中不需要干燥,有水份不会影响CO2吸收。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C瓶中是足量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响CO2吸收,所以不需要除去CO2中的HCl,选cd。

(6)BaCO3质量为3.94g ,n(BaCO3)=0.0200mol, 则n(CaCO3)=0.0200mol,质量为2.00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此问计算比较简单。

(7)Ba(OH)2溶液还吸收了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造成质量偏大,所以可以回答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本题取材牙膏摩擦剂的探究实验,其中第(5)(7)小问出的不错,第(5)小问考查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探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7)小问设置有台阶,降低了难度,若将“结果明显偏高增加”设置成填空可能会更好。

答案:(1)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沉淀溶解;

    (3)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CO2+Ba(OH)2=BaCO3↓+H2O

    (5)c、d

    (6)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试题详情

16.(2011北京高考27,15分)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
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___________________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1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B中现象:


大量白色沉淀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2SO2↑;

(2)SO2溶于水显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氧化性可将SO2氧化成硫酸,从而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而NO3被还原成NO气体,由于试剂瓶中的空气将NO氧化成NO2,因此会出现浅棕色气体,方程式为2NO+O2=2NO2

(3)见解析(2)

(4)①要排除空气参与反应,可在反应之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由于铜和浓硫酸反应放热,因此产生的白雾中含有硫酸,为防止硫酸干扰后面的反应,需要饱和的NaHSO3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杂质;②甲仅仅是排除了空气,但并没有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因此会产生大量沉淀,方程式为SO42+Ba2+=BaSO4↓;而乙虽然排除了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但没有排尽空气,由于在溶液中空气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所以也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但由于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所以产生的沉淀少。

(5)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白色BaSO沉淀。

答案:(1)2H2SO4(浓)+CuCuSO4+2H2O+2SO2↑;

   (2)BaSO4   还原

   (3)2NO+O2=2NO2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3溶液

     ②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沉淀

试题详情

15.(2011安徽高考27,14分)

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     (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O3+    MnO2+Cl2↑+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               ,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     (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 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     mol NaClO3

解析:本题通过MnO2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

(1)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所以答案是粗MnO2样品中的MnO和MnCO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MnSO4要转化为MnO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第③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ClO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还原产物NaCl;

(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和MnCO3质量为12.69g-8.7 g=3.99g。由方程式H2SO4+MnCO3=MnSO4+H2O+CO2↑可知Mn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15g/mol×0.01mol =1.15g,所以MnO的质量为3.99g-1.15g=2.84g,其物质的量为,因此与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MnSO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方程式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可计算出需要NaCl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答案:(1)MnO和MnCO3

(2)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

(4)0.02mol。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