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529  8537  8543  8547  8553  8555  8559  8565  8567  8573  8579  8583  8585  8589  8595  8597  8603  8607  8609  8613  8615  8619  8621  8623  8624  8625  8627  8628  8629  8631  8633  8637  8639  8643  8645  8649  8655  8657  8663  8667  8669  8673  8679  8685  8687  8693  8697  8699  8705  8709  8715  8723  447348 

8.(2011海南)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

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 H2O的还原        B. NiO(OH)的还原

C. H2的氧化        D. NiO(OH) 2的氧化

[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二次电池中的氧化还原问题

解析:由题中给出的电极反应可判断出做原电池时,H2是还原剂被氧化、NiO(OH)是氧化剂被还原,则充电时H2是还原产物、NiO(OH)是氧化产物,与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NiO(OH) 2的氧化”正确。

[技巧点拨]关于充电电池的氧化还原问题是常考点,这类题有规律。原电池时,先要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充电时(电解池),原电池负极反应反着写为还原过程,发生在阴极,原电池中的正极反应反着写为氧化过程,发生在阳极。

试题详情

7.(2011新课标全国)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 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解析:由放电时的反应可以得出铁做还原剂失去电子,Ni2O3做氧化剂得到电子,因此选项AB均正确;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所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 Fe(OH)2,所以电池充电过程时阴极反应为Fe(OH)2+2e-= Fe+2OH-,因此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会升高,C不正确;同理分析选项D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6.(2011山东高考15)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解析: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因此在铁制品上镀锌时,铁作阴极,锌作阳极,由于锌比铁活泼,因此未通电前可以构成原电池,但此时锌作负极失去电子,铁作正极,而电镀是锌仍然失电子,所以选项A不正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需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因此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有确定关系而与能量变化无关,B不正确;由于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因此导线中通过的电子速率是不变的,所以升高温度不能改变电解反应速率,C正确;镀锌层破损后,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即使发生电化学腐蚀也是锌失去电子而保护了铁,即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11广东高考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本题考察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判断及其应用。若a和b不连接,则不能构成原电池,单质铁直接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置换出铜,方程式为:Fe+Cu2+=Fe2++Cu,A正确;若a和b用导线连接,则构成原电池,此时铁作负极,铜作正极,方程式分别为:Fe-2e=Fe2+、Cu2++2e= Cu,B正确;有A、B分析可知,选项C是正确的;若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则构成电解池,此时铜作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铁作阴极,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运动,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答案:D

试题详情

4.(2011福建高考1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

解析:考生可能迅速选出C项是错误,因为原电池放电时OH是向负极移动的。这个考点在备考时训练多次。这种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再写出其电极反应如下:

(-)2Li-2e-=2Li+

(+)2H2O+2e-=2OH-+H2

结合选项分析A、B、D都是正确的。

此题情景是取材于新的化学电源,知识落脚点是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掌握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11北京高考8)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解析:锌比铁活泼,装置Ⅰ中锌作负极,方程式为Zn-2e=Zn2+。铁作正极,但溶液显中性,所以发生锌的吸氧腐蚀,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铁比铜活泼,装置Ⅱ中铁作负极,负极反应为Fe-2e=Fe2+。铜作正极,但溶液显酸性,所以正极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方程式为2H++2e=H2↑。因为装置Ⅰ中没有Fe2+生成,所以装置Ⅰ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时,没有蓝色沉淀产生。综上所叙,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答案:A

试题详情

2.(2011安徽高考12)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是还原产物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银失去电子被氧化得氧化产物,即银做负极,产物AgCl是氧化产物,A、D都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离子向电池的正极移动,C错误;化合物Na2Mn5O10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18/5价,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18/5)×5=2mol,因此选项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1.(2011浙江高考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解析:液滴边缘O2多,在碳粒上发生正极反应O2+2H2O+4e4OH。液滴下的Fe发生负极反应,Fe-2eFe2+,为腐蚀区(a)。

A.错误。Cl由b区向a区迁移

B.正确。

C.错误。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

D.错误。Cu更稳定,作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答案:B

[评析]本题考察电化学内容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的分析。

老知识换新面孔,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想懂,而不是死记硬背。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形式,学生也能回答。

试题详情

3.(2011上海24)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 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3) 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

解析:(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知1molAs2S3作氧化剂得到2mol电子,而1molSnCl2作还原剂失去2mol电子,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2)H2S是还原性气体可用碱液吸收或硫酸铜溶液吸收;(3)As2S3作还原剂,转移电子的个数是2×(5-3)+3×(0+2)=10。NO2属于还原产物,在正极生成;(4)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生成CO2的量是0.5mol×4/4=0.5mol,但考虑到随着反应到进行,硝酸的浓度会降低而稀硝酸不与碳反应。

答案:(1)1:1

   (2)As2S3   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

   (3)10mol   正极

   (4)a

试题详情

2.(2011上海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

C.2F2+2H2O=4HF+O2             D.2Al+2NaOH+2H2O=2NaAlO2+3H2

解析: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A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B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C中水还原剂;D中水作氧化剂。

答案:C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