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660  8668  8674  8678  8684  8686  8690  8696  8698  8704  8710  8714  8716  8720  8726  8728  8734  8738  8740  8744  8746  8750  8752  8754  8755  8756  8758  8759  8760  8762  8764  8768  8770  8774  8776  8780  8786  8788  8794  8798  8800  8804  8810  8816  8818  8824  8828  8830  8836  8840  8846  8854  447348 

10.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 )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下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下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解析] 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生成的产物相同,如:

3CuS+8HNO3(稀)3Cu(NO3)2+2S↓+2NO↑+4H2O

3Cu2S+16HNO3(稀)6Cu(NO3)2+3S↓+4NO↑+8H2O

因此,用区别溶液的颜色或区别所产生的气体不能鉴别CuS和Cu2S,选项A、B均不合理。等质量的CuS和Cu2S分别在高温下灼烧都生成CuO和SO2,但质量变化不同,CuS灼烧后质量减小,Cu2S灼烧后残留固体质量不变,故C对,D错。

[答案] C

试题详情

9.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

A.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苯酚、乙醇、甘油

[解析] 选项A是利用三种有机物的溶解性和密度大小加以区分,苯难溶于水比水轻,乙酸能溶于水,四氯化碳难溶于水但比水重。选项B中乙醇、乙醛、乙酸均能溶于水,难以区分;选项C中乙醛、乙二醇和选项D中乙醇、甘油皆能溶于水,无法区分。

[答案] A

试题详情

8.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如下,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①加适量H2SO4溶液 ②加金属Na ③结晶 ④加过量NaOH溶液 ⑤加强热脱结晶水 ⑥过滤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②                D.②⑥①③⑤

[解析] 一种盐溶液精制的过程,不可能用金属钠;芒硝的化学式是Na2SO4·10H2O,不能加热脱去结晶水。由此可见,凡是涉及到②、⑤两个操作步骤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选项。

[答案] B

试题详情

7.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解析] A项中Al3+、Fe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Fe(OH)3沉淀二者都不溶于氨水,所以过量的氨水不能用来除去Al3+溶液中的Fe3+。B项由于2Cu+O22CuO,而Cu与N2不反应,故可以除去O2。C项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比较特殊,要加新制的生石灰,目的是吸收水,CaO+H2O===Ca(OH)2,蒸馏得到无水乙醇。D项Ag2CO3+2HCl===2AgCl+H2O+CO2↑,所以可行。本题既有除杂质离子、杂质气体,又有特殊的蒸馏,还有杂质转化为目的的物质。是多角度考查除杂原理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对除杂的基本要求、原理透彻掌握。

[答案] A

试题详情

6.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一定有SO

B.一定有CO

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HCO是否存在

[解析] 由实验①知,该溶液中不含有与OH反应的弱碱阳离子和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等,排除D选项;由实验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O,而一定不含SO或HSO,由实验③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由实验④和③中所得溶液中含有Cl,可能是原溶液中含有的,也可能不是(因②中加入了HCl),故本题答案为B、C。

[答案] BC

试题详情

5.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棕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存在

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存在

[解析] Cl、SO均能与Ag+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A错;I2遇淀粉变蓝,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棕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则溶液中有I存在,B对;SO与Ba(NO3)2反应形成的BaSO3沉淀在加入稀盐酸时会转化为BaSO4沉淀,C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或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O、HCO、SO或HSO,D错。

[答案] B

试题详情

4.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因为溴易挥发,所以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为避免生成过量的SO2污染空气,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

[答案] D

试题详情

3.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温至65 ℃以上,溶液变澄清
C6H5ONa
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
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
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
溶液

[解析] A项,CO2+C6H5ONa―→C6H5OH+NaHCO3,升温至65 ℃以上,C6H5OH完全溶解,溶液变澄清。B项,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H4SiO4与CO2不反应,浑浊不会消失。C项,CO2+Ca(ClO)2+H2O===CaCO3↓+2HClO,所以溶液变浑浊。加入品红,被HClO氧化褪色。D项,首先,CO2+Ca(OH)2===CaCO3↓+H2O,继续通CO2,产生可溶于水的Ca(HCO3)2,再加入足量的NaOH,则: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溶液又变浑浊。

[答案] B

试题详情

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 )

A.①NaCl ②NaOH  ③NH3·H2O ④H2SO4

B.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解析] 从题图所示步骤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①步分离五种离子中的一种离子,只能是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第②步产生的沉淀和剩余的溶液分别分离出两种离子,应用NH3·H2O沉淀出Fe3+和Al3+,然后用强碱NaOH溶液将Fe(OH)3和Al(OH)3分离。第④步用SO将Ba2+和K+分离,故答案为D。

[答案] D

试题详情

1.(2008年新课程)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解析] A项中灼热的CuO不能除去O2。B项中碳酸钠溶液在除去HCl的同时,也和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D项中加入NaOH虽然可以把氯化镁除去,但同时又生成了氯化钠,引入了新的杂质,不合题意。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