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667  8675  8681  8685  8691  8693  8697  8703  8705  8711  8717  8721  8723  8727  8733  8735  8741  8745  8747  8751  8753  8757  8759  8761  8762  8763  8765  8766  8767  8769  8771  8775  8777  8781  8783  8787  8793  8795  8801  8805  8807  8811  8817  8823  8825  8831  8835  8837  8843  8847  8853  8861  447348 

4.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

B.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

C.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Fe3+

[解析] 残留固体中一定含有Cu,由于a>c,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u2+,故c g残余固体中不可能含Fe,溶液中也一定不含Fe3+

[答案] A

试题详情

3.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

A.11.2 g     B.5.6 g

C.2.8 g               D.无法计算

[解析] 依题意,恰好反应后溶液中只存在FeCl2,根据元素守恒法,可建立关系n(Fe)=n(Fe2+)=n(Cl)=n(HCl)=×0.1 L×1 mol/L=0.05 mol,m(Fe)=2.8 g。

[答案] C

试题详情

2.把一铁片插入下列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发现铁片的质量减小,且没有气体产生,此溶液是

( )

A.FeSO4              B.Fe2(SO4)3

C.H2SO4              D.CuSO4

[解析] Fe与Fe3+发生反应,形成Fe2+进入溶液,故Fe片质量减轻且无气体放出,Fe与H2SO4反应放出H2,Fe与CuSO4溶液反应,会有Cu析出附着在Fe片上使之质量增重,Fe与FeSO4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试题详情

1.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 )

 
A
B
C
D
X
FeCl2溶液
FeCl3溶液
Fe
Na2SO4溶液
Y
FeCl3
CuCl2
Al
Na2CO3
Z
Cl2
Fe
NaOH溶液
BaCl2溶液

[答案] C

试题详情

21.(13分)(2008年北京理综)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Z+W

(1)Y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____________。

[解析] W为无色液体,初步推断为水,X有5个原子核,可想到CH4、NH,由反应条件知X为NH,反应为:NH+OHNH3↑+H2O。(2)NH与NH都是10e微粒。(3)“目的决定过程”,要注意实验目的是“制备并验证NO还原性”。a步骤加NaOH可与生成的P2O5反应,便于观察NO的还原性,2NO+O2===2NO2,体现了NO的还原性,所以步骤c后由止水夹处通入O2

(4)①注意审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故此时的反应为:N2O42NO2。由T1继续升高到T2,气体逐渐变为无色,马上想到,上述反应平衡左移,生成的NO2重新变为N2O4,但随后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与上反应的移动方向不一致,所以要变换思路!NO与O2在常温下容易反应生成NO2,高温下可能分解:2NO22NO+O2,再对照物质的量变化,猜想得到了证实。②1 mol N2O4T2-T3之间变为3 mol气体,故所求为92÷3=30.7。

[答案] (1)[∶···· ∶H]

(2)2NH3(l)NH+NH

(3)①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②P2O5+6OH===2PO+3H2O

③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8H++2NO===3Cu2++2NO↑+4H2O

(4)①2NO22NO+O2 ②30.7

试题详情

20.(1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寒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的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反应物

Cu、浓HNO3

Cu、稀HNO3

Cu、O2、稀HNO3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连接好一整套装置,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把出气导管液封,加热发生装置,显然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2)铜片与2 mL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再加入2 mL蒸馏水,硝酸浓度变稀,降低了反应物浓度使反应减慢,同时产物气体由NO2变NO,故装置中气体颜色变浅。

(3)从题表中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可以看出丙方案消耗反应物硝酸少(只起酸性作用)且不产生污染性气体NO、NO2等显然是体现绿色化学的最佳方案。

(4)要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可以通过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2KBr+Cl2===2KCl+Br2两个氧化还原反应证明之。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是向d中加KBr(或NaBr),c中加入KMnO4固体,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会变为黄棕色甚至红棕色,但气体和溶液反应,Cl2不一定完全被吸收,故还需要尾气吸收装置。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浅

(3)丙 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 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 没有处理尾气

试题详情

19.(11分)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所示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解析] (1)浓盐酸属液体试剂,应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除Cl2中的HCl,应防止Cl2消耗,排除A、D项,又需吸收HCl,排除C项。

(2)①从题目条件上看:浓度不同,KOH溶液是30%,NaOH溶液是8%;温度不同,KOH溶液需水浴加热,而NaOH溶液却用冰水浴冷却。②“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指明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则在“溶解度-温度”图象中,应为增函数曲线。③晶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应采用过滤操作。

(3)由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改写即可。

(4)①“H+使石蕊变色”,溶液呈酸性石蕊应变红。

②石蕊属有色有机物,褪色应考虑漂白作用,是Cl2与水产生的HClO作用的结果。

③持续通入Cl2,会因Cl2溶于水中而使溶液显黄绿色。

[答案] (1)分液漏斗 B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Cl2+2OH===ClO+Cl+H2O

(4)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试题详情

18.(8分)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________。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________。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了解离子膜和隔膜的作用;电解槽的阳极材料为不活泼材料。

(2)若按Br2、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则CaSO4不可避免的存在于Mg(OH)2中,使产品不纯。

(3)用四氯化碳萃取后还需将CCl4蒸馏出来,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 (1)阳离子(或Na+) 钛(或石墨)

(2)否 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

(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试题详情

17.(10分)根据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坩埚、晶体;②加热、冷却;③称量;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⑥计算;⑦分析实验误差。

(2)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时候,若指针偏向左边,则表示(填写正确选项代码)________。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加热时,应该用____________来夹持坩埚;为了防止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时不完全,或发生CuSO4强热分解,造成实验产生误差,所以在加热操作中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后的坩埚应放在__________中冷却。如果放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则会使实验结果的误差__________。

(5)在进行④⑤两步实验时,有时还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下:

CuSO4·xH2OxH2O(气体\s\up7(CuSO4

这是定量实验,要保证测量的数据准确,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 (1)再加热冷却 称量 (2)D

(3)坩埚钳 ①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②用小火加热,防止温度过高 (4)干燥器 偏小

(5)保证结晶水完全失去,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试题详情

16.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制备乙烯实验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加热时应使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

B.向苯酚钠浓溶液中不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溶液最终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C.将溴乙烷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gNO3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D.分别向三支盛有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水,同时在水浴中加热,三支试管中香味持续时间按加入氢氧化钠、稀硫酸、水的顺序依次增加

[解析] A项,温度应迅速上升到170 ℃;B项苯酚微溶于水,会出现浑浊现象;C项在加入AgNO3溶液之前要先加HNO3酸化。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