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例3 (1)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B=∠D=90°,M为AC上任一点,且MP⊥BC,MQ⊥AD,求证:是一个定值。 分析:从动点的临界位置(特殊点)探求定值。 M运动到A(或C)时,值为1。 M到中点时=1,猜到后证明。 略证:=1。 例4、已知过定⊙O的直径AB的两端及上任一点E作⊙O的三条切线AD,BC和CD。它们分别交于D,C点,求证AD·BC是定值。 分析:从动点的特殊位置,图形的特殊形状等探求定值。 E到临界位置A(B)不存在,找特殊中点则出现两个正方形,边长为R,猜想AD·BC=R2, 简证:连接OD、OE、OC,应证明OD⊥OC,OE⊥CD,∴ RtΔODE∽RtΔCOE ∴ AD·BC=DE·CE=OE2=R2。 例5、如图,半径为a的半圆内有两正方形ABCD,BEFG,点D、F在半圆周上,点C,G在半圆内。 (1)试证明截得的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定值; (2)判别DO与OF的位置关系。 分析:从图形的特殊位置探索定值。 ①不变的是半径a,可变的是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当两正方形边长相等时是特殊位置,S1+S2==a2+a2=a2. ②由特殊位置可以得到OD⊥OF. 证明RtΔAOD≌RtΔEFO (HL) 证明:(1)设正方形ABCD和BEFG的边长分别为x, y, OA=, OE=, 又OA+OE=AB+BE=x+y, ∴ +=x+y -x=-+y a2-x2-2x+x2=a2-y2-2y+y2 x=y x2(a2-x2)=y2(a2-y2) a2x2-x4-a2y2+y4=0 (x2-y2)(a2-x2-y2)=0 ∴ x2=y2或x2+y2=a2, ∵ x2=y2时,有SABCD+SBEFG ==a2+a2=a2. x2+y2=a2时,也有 ∴ SABCD+SBEFG=a2. ∴ 截得的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定值 (2) ∵ x2+y2=a2,∴ y2=a2-x2=OA2=EF2, ∴ OA=EF,又OD=OF,∴ RT△AOD≌RT△EFO, ∴ ∠AOD+∠EOF=90°,∴ OD⊥OF。 一般情况下,解决定值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求定值,一旦定值被探求出来,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几何证明题,但定值有时又只能分类讨论。 例6.若三角形的一边与其对角为定值,由另两角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则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定值,试证明之。 (1)设∠A=α,BC=a, 0°<α<90°, BE⊥AC,CD⊥AB,D、E为垂足,连DE, ∴ D,B,C,E以BC为直径的圆上,∴ ∠1=∠ACB, 又∠A=∠A,∴ ΔADE∽ΔACB,∴ =cosα, ∴ DE=a·cosα. (2)α=90°时,DE=0, (3)90°<α<180°时,=cos(180°-α),
∴ DE=a·cos(180°-α). ∴ 若三角形的一边与其对角为定值,由另两角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线,则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定值。
例1 已知抛物线y=x2+kx+1与x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顶点为C,且∠ACB=90°,试求如何平移此抛物线使其∠ACB=60°。
分析 很多同学对这道题感到比较生疏,一是有的已知条件,如∠ACB=90°意味着什么?怎样入手解?二是平移后使∠ACB=60°,又意味着什么?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画图观察一下。草图如图所示,可看到由于抛物线的对称性,∠ACB=90°就意味着△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就是说,斜边AB上的高CD等于斜边AB的一半,而AB的长等于这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CD的长则是顶点C纵坐标的绝对值。于是可以列出方程,求得k的值:设A、B两点横坐标分别为x1、x2,则它们是方程x2+kx+1=0的两个相异的实数根,那么有 于是AB=|x2-x1|= 又设顶点C的坐标为(x0,y0),应用顶点坐标公式,有y0=,CD=|y0|。 那么条件CD=AB就是如下方程: |x1-x2|=|y0|,即 (∵k2-4>0)。 (k2-4)2-4(k2-4)=0, (k2-4)(k2-8)=0。
∵k2-4>0,∴k2-8=0。∴k=±2。
于是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1。
这样通过观察图形和计算,不但弄清了∠ACB=90°意味着什么和如何利用这个条件求出k值,同时也提示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平移抛物线,使其∠ACB=60°。画图分析可看到,抛物线向下平移,∠ACB逐渐变小,当∠ACB=60°时,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CB为等边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的高等于边长的倍,所以CD=AB,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等量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列方程,可求出平移后抛物线解析式中的常数项。
设把抛物线y=x2±2x+1向下平称|l|个单位后,使∠ACB=60°,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x+1+l。 设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C点纵坐标为,
则按题意有|| ① 又=±2,=1+l,
因此 =。
==l-1。
代入①,得=|1-l|。
平方,整理得(1-l)(l+2)=0。
因平移后抛物线仍保持同x轴有两个交点,
所以|x1-x2|=≠0,即1-l≠0。
可得l+2=0,即l=-2。
于是可知,把已知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就能使∠ACB=60°。解略。 例2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A(-2,0),B(4,0),点P在直线y=x+上,且ΔABP为直角三角形,求:(1)点P的坐标;(2)经P,A,B三点且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本例给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求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坐标,这条边即可是直角边又可是斜边,A,B,P均可为直角顶点,∠A,∠B为直角时,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不存在。 解:(1)分三种情况: ① 若点A为直角顶点,过A作AP1⊥x轴交直线y=x+于点P1,
设P1(-2,y), 则y=(-2)+=, ∴ P1(-2,). ② 若点B为直角顶点,过B作P2B⊥x轴交直线y=x+于点P2,
设P2(4,y),则y=, ∴ P2(4,). ③ 若点P(x,y)为直角顶点,过P作PQ⊥x轴于Q(x,0),
又AB中点C(1,0),连结PC=AB=3。 得:, ∴ 或 ,经检验均是原方程的根。 ∴ P3(-), P4(1,3). 综上P点坐标为(-2,),(4,),(-),(1,3). (2)设过A、B、P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4),将P3,P4代入, ∴ 得a=-或a=-, ∴ y=-++ 或 y=-, 过A,B,P1或过A,B,P2三点,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不存在,要数形结合,善于联想,把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一定平行于y轴的特征模型。
22.班主任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校运动会比赛.在最近的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单位:cm):
甲 |
585 |
596 |
610 |
598 |
612 |
597 |
604 |
600 |
613 |
601 |
乙 |
613 |
618 |
580 |
574 |
618 |
593 |
585 |
590 |
598 |
624 |
(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2)甲、乙两名运动员这10次比赛成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
(3)怎样评价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m就有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择谁参加这项比赛?如果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6.10m就能打破记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择谁参加这项比赛?
21.某次考试中, 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
|
A |
B |
C |
D |
E |
平均分 |
标准差 |
极差 |
英语 |
88 |
82 |
94 |
85 |
76 |
85 |
6 |
18 |
数学 |
71 |
72 |
69 |
68 |
70 |
70 |
|
|
(1)求这五位同学数学成绩的标准差和极差(结果可保留根号);
(2)为了比较同一学生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可采用“标准分”进行比较,标准分大的成绩更好; 已知: 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分)÷成绩的标准差
请通过计算说明A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20.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竞赛,学校每个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一次测验,如图是两人赛前5次测验成绩的折线统计图.
(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学生5次测验成绩的平均数、极差及方差;
(2)如果你是他们的辅导教师,应选派哪一名学生参加这次竞赛.请结合所学习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
19.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身高(厘米)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甲队(人数) |
|
3 |
4 |
|
0 |
乙队(人数) |
2 |
1 |
|
1 |
|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
18.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
甲:8,6,7,8,6,5,9,10,4,7 乙:6,7,7,6,7,8,7,9,8,5
(1)分别计算以上两组数据的极差;
(2)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
(3)根据计算结果,评价一下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
17.一组数据的极差为4,方差为2将这组数据都扩大3倍,则所得一组新数据的极差和方差是
A.4,2 B.12,6 C.4,32 D.12,18
16.若一组数据, ,… , 的方差为9,则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
15.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A.5 B.10 C.20 D.50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