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7876  87884  87890  87894  87900  87902  87906  87912  87914  87920  87926  87930  87932  87936  87942  87944  87950  87954  87956  87960  87962  87966  87968  87970  87971  87972  87974  87975  87976  87978  87980  87984  87986  87990  87992  87996  88002  88004  88010  88014  88016  88020  88026  88032  88034  88040  88044  88046  88052  88056  88062  88070  447348 

例3 (1)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B=∠D=90°,M为AC上任一点,且MP⊥BC,MQ⊥AD,求证:是一个定值。  分析:从动点的临界位置(特殊点)探求定值。  M运动到A(或C)时,值为1。  M到中点时=1,猜到后证明。  略证:=1。  例4、已知过定⊙O的直径AB的两端及上任一点E作⊙O的三条切线AD,BC和CD。它们分别交于D,C点,求证AD·BC是定值。  分析:从动点的特殊位置,图形的特殊形状等探求定值。  E到临界位置A(B)不存在,找特殊中点则出现两个正方形,边长为R,猜想AD·BC=R2,  简证:连接OD、OE、OC,应证明OD⊥OC,OE⊥CD,∴ RtΔODE∽RtΔCOE   ∴ AD·BC=DE·CE=OE2=R2。  例5、如图,半径为a的半圆内有两正方形ABCD,BEFG,点D、F在半圆周上,点C,G在半圆内。  (1)试证明截得的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定值;  (2)判别DO与OF的位置关系。  分析:从图形的特殊位置探索定值。  ①不变的是半径a,可变的是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当两正方形边长相等时是特殊位置,S1+S2=a2+a2=a2.  ②由特殊位置可以得到OD⊥OF.  证明RtΔAOD≌RtΔEFO (HL)  证明:(1)设正方形ABCD和BEFG的边长分别为x, y,  OA=, OE=, 又OA+OE=AB+BE=x+y,  ∴ +=x+y  -x=-+y  a2-x2-2x+x2=a2-y2-2y+y2  x=y x2(a2-x2)=y2(a2-y2)  a2x2-x4-a2y2+y4=0  (x2-y2)(a2-x2-y2)=0  ∴ x2=y2或x2+y2=a2,  ∵ x2=y2时,有SABCD+SBEFG =a2+a2=a2.  x2+y2=a2时,也有  ∴ SABCD+SBEFG=a2.  ∴ 截得的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定值  (2) ∵ x2+y2=a2,∴ y2=a2-x2=OA2=EF2,  ∴ OA=EF,又OD=OF,∴ RT△AOD≌RT△EFO,  ∴ ∠AOD+∠EOF=90°,∴ OD⊥OF。  一般情况下,解决定值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求定值,一旦定值被探求出来,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几何证明题,但定值有时又只能分类讨论。  例6.若三角形的一边与其对角为定值,由另两角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则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定值,试证明之。  (1)设∠A=α,BC=a, 0°<α<90°,    BE⊥AC,CD⊥AB,D、E为垂足,连DE,  ∴ D,B,C,E以BC为直径的圆上,∴ ∠1=∠ACB,  又∠A=∠A,∴ ΔADE∽ΔACB,∴ =cosα,  ∴ DE=a·cosα.  (2)α=90°时,DE=0,  (3)90°<α<180°时,=cos(180°-α),

 ∴ DE=a·cos(180°-α).  ∴ 若三角形的一边与其对角为定值,由另两角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线,则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定值。

试题详情

例1 已知抛物线y=x2+kx+1与x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顶点为C,且∠ACB=90°,试求如何平移此抛物线使其∠ACB=60°。

  分析 很多同学对这道题感到比较生疏,一是有的已知条件,如∠ACB=90°意味着什么?怎样入手解?二是平移后使∠ACB=60°,又意味着什么?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画图观察一下。草图如图所示,可看到由于抛物线的对称性,∠ACB=90°就意味着△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就是说,斜边AB上的高CD等于斜边AB的一半,而AB的长等于这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CD的长则是顶点C纵坐标的绝对值。于是可以列出方程,求得k的值:设A、B两点横坐标分别为x1、x2,则它们是方程x2+kx+1=0的两个相异的实数根,那么有    于是AB=|x2-x1|=  又设顶点C的坐标为(x0,y0),应用顶点坐标公式,有y0=,CD=|y0|。  那么条件CD=AB就是如下方程:  |x1-x2|=|y0|,即   (∵k2-4>0)。   (k2-4)2-4(k2-4)=0,  (k2-4)(k2-8)=0。 

∵k2-4>0,∴k2-8=0。∴k=±2。 

于是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1。 

这样通过观察图形和计算,不但弄清了∠ACB=90°意味着什么和如何利用这个条件求出k值,同时也提示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平移抛物线,使其∠ACB=60°。画图分析可看到,抛物线向下平移,∠ACB逐渐变小,当∠ACB=60°时,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CB为等边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的高等于边长的倍,所以CD=AB,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等量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列方程,可求出平移后抛物线解析式中的常数项。

设把抛物线y=x2±2x+1向下平称|l|个单位后,使∠ACB=60°,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x+1+l。  设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C点纵坐标为

则按题意有||  ①  又=±2=1+l

因此 =。 

==l-1。 

代入①,得=|1-l|。 

平方,整理得(1-l)(l+2)=0。 

因平移后抛物线仍保持同x轴有两个交点,

所以|x1-x2|=≠0,即1-l≠0。 

可得l+2=0,即l=-2。 

于是可知,把已知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就能使∠ACB=60°。解略。  例2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A(-2,0),B(4,0),点P在直线y=x+上,且ΔABP为直角三角形,求:(1)点P的坐标;(2)经P,A,B三点且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本例给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求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坐标,这条边即可是直角边又可是斜边,A,B,P均可为直角顶点,∠A,∠B为直角时,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不存在。  解:(1)分三种情况:  ① 若点A为直角顶点,过A作AP1⊥x轴交直线y=x+于点P1

设P1(-2,y), 则y=(-2)+=, ∴ P1(-2,).  ② 若点B为直角顶点,过B作P2B⊥x轴交直线y=x+于点P2

设P2(4,y),则y=, ∴ P2(4,).  ③ 若点P(x,y)为直角顶点,过P作PQ⊥x轴于Q(x,0),

又AB中点C(1,0),连结PC=AB=3。  得: ∴ ,经检验均是原方程的根。  ∴ P3(-), P4(1,3).  综上P点坐标为(-2,),(4,),(-),(1,3).  (2)设过A、B、P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4),将P3,P4代入,  ∴  得a=-或a=-,  ∴ y=-++ 或 y=-,  过A,B,P1或过A,B,P2三点,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不存在,要数形结合,善于联想,把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一定平行于y轴的特征模型。  

试题详情

22.班主任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校运动会比赛.在最近的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单位:cm):


585
596
610
598
612
597
604
600
613
601

613
618
580
574
618
593
585
590
598
624

(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2)甲、乙两名运动员这10次比赛成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

(3)怎样评价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m就有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择谁参加这项比赛?如果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6.10m就能打破记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择谁参加这项比赛?

试题详情

21.某次考试中, 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

 
A
B
C
D
E
平均分
标准差
极差
英语
88
82
94
85
76
85
6
18
数学
71
72
69
68
70
70
 
 

(1)求这五位同学数学成绩的标准差和极差(结果可保留根号);

(2)为了比较同一学生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可采用“标准分”进行比较,标准分大的成绩更好; 已知: 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分)÷成绩的标准差

  请通过计算说明A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试题详情

20.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竞赛,学校每个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一次测验,如图是两人赛前5次测验成绩的折线统计图.

(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学生5次测验成绩的平均数、极差及方差;

(2)如果你是他们的辅导教师,应选派哪一名学生参加这次竞赛.请结合所学习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19.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身高(厘米)
176
177
178
179
180
甲队(人数)
 
3
4
 
0
乙队(人数)
2
1
 
1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18.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

甲:8,6,7,8,6,5,9,10,4,7      乙:6,7,7,6,7,8,7,9,8,5

(1)分别计算以上两组数据的极差;

(2)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

(3)根据计算结果,评价一下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

试题详情

17.一组数据的极差为4,方差为2将这组数据都扩大3倍,则所得一组新数据的极差和方差是

A.4,2      B.12,6       C.4,32      D.12,18

试题详情

16.若一组数据, ,… , 的方差为9,则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

试题详情

15.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A.5      B.10      C.20     D.50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