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如下图所示,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
(1)若用此装置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时,在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2)若要验证氢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3)若用来收集气体,当气体从b端通入时,能收集到的气体可以是 。
5.利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灼热的氧化铜来测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由A、B、C、D组成(氢气发生装置省略未画出)。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某学生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制取氢气,他用装置A、B是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在装置A中通常放 溶液,其作用是 ;在装置B中通常放 溶液,其作用是 。
(2)若实验前后,称量结果如下,装氧化铜的玻璃管的质量减少6、4克,装氯化钙的U型管的质量增加了7、2克。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写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质量比的原始计算式
(3)在装置D中,将CaCI2改换为 ,才能检验出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
4.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l)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 ,原固是
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 ,现象是
④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
(1)装置对答型试题
3.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
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在横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
(l)BaCI2 NaCI K2CO3
(2)NaNO3 MgCI2 (NH4)2SO4
(3)CaCI2 NaNO3 H2SO4
(4)NaCI H2SO4 Ca(OH)2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少量的杂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可以将括号内的杂质除去(只要求写所加物质的名称或方法及化学方程式)
(l)CO(CO2) ;
(2)KCI(KCIO3) ;
(3)KNO3(KCI) ;
(4)NaCI(Na2CO3) ;
(5)FeSO4(CuSO4) ;
(6)NaOH(Ca(OH)2) ;
(7)CU(NO3)2(CuSO4) ;
2.联系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家用燃气炉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的三脚架?
[知识验证实验]
点燃一根蜡烛,经过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到熄灭过程中,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要求:至少写出6种)
(1)
(2)
(3)
(4)
(5)
(6)
[知识探究学习]
“实验与探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进行化学实验要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安全.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并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还要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例如 请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1)将2体积95%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取少量倒入烧杯中,把一块旧的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锅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2) 将少量 95%酒精倒入烧杯中,取另一块旧的手绢浸入酒精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锅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注意:不要烧伤自己及他人!)
从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1.家用热水瓶通常使用软木塞,当装入或取用开水,需将软木塞放置桌面时,运用你所学知识分析:软木塞应大头朝上还是小头朝上或横放?简要说明其理由.
2.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边,即开始称量,在左盘中加3.5克砝码,又将游码移到0.1克处,则该同学称取食盐的质量为( )
A.5.1克 B.4.9克 C.无法确定
[生活实际运用]
1.如图是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2)实验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是为了 (3)加热 色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逐渐转变为 色,试管口有 生成,产生的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证明是 .(4)实验结束后,应该先 ,然后 ,这是为了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