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746  8754  8760  8764  8770  8772  8776  8782  8784  8790  8796  8800  8802  8806  8812  8814  8820  8824  8826  8830  8832  8836  8838  8840  8841  8842  8844  8845  8846  8848  8850  8854  8856  8860  8862  8866  8872  8874  8880  8884  8886  8890  8896  8902  8904  8910  8914  8916  8922  8926  8932  8940  447348 

25.(2010安徽卷)(14分)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
Y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Z
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表  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写化学式)。

(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  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  ,键长较长的是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W2Y在空气中煅烧生成W2O的化学方程式是             

(4)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已知:

XO(g)+O2(g)=XO2(g)   H=-283.0 kJ·mol2

Y(g)+ O2(g)=YO2(g)   H=-296.0 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3  VIA  HClO4

(2)2  H-Z  H-Y 

 (3)[Ar]3d104s1  2Cu2S+3O2=2Cu2O+2SO2 

(4)2CO(g)+SO2(g)=S(s)+2CO2 (g) △H=-270kJ/mol

解析:由表中可知,X为C  Y为 S  Z为 Cl  W为Cu 

试题详情

8.(2010江苏卷)下列说法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答案]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关的反应原理。A项,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为其质量在增加;B项,该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项,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同时它不能改变转化率;D项,可知的氧化性大于,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C项。

试题详情

17.(2010上海卷)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也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A对;反应需在300℃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B错;充入大量CO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的转化率,C对;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D对。

易错警示:利用化学平衡知识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使反应正向移动还是逆向移动,倘若给出的知识温度条件则无法判断。

试题详情

14.(2010上海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测定值小于理论值

B.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C.0.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的pH

D.1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大于1L mol·L-1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实验操作、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液的pH、元素化合物等知识。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说明部分硫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测定值大于理论值,A错;氢原子转化为氢分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说明2mol氢原子的能量大于1molH2,B错;碳酸的酸性弱于醋酸,故此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醋酸钠溶液,C对;1L 1mol.L-1的溶液中含有溶质1mol,前者发生:Na2CO3+SO2+H2O=2NaHSO3+CO2↑;后者发生:2Na2S+5SO2+2H2O=4NaHSO3+3S↓;分析可知,很明显后者大于前者,D错。

易错警示:此题解答是的易错点有二:一是对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和吸热放热的关系不清,要能够准确理解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二是忽视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不能准确判断硫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硫时要生成氢硫酸,造成氢硫酸和亚硫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

试题详情

12.(2010浙江卷)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38.6kJ·mol-1

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

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A、标准燃烧热的定义,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方出的热量(标准指298K,1atm)。水液态稳定,方程式系数就是物质的量,故A错。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对应的热量是1mol氮气完全反应时的热量,但次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投入0.5mol的氮气,最终参加反应的氮气一定小于0.5mol。所以△H的值大于38.6。B错。D、氢氧化铝沉淀没有沉淀符号。

本题答案:C

教与学提示: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化学学科技术规范,强调准确性,强调正确理解与应用。特别重视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与反应热的对应关系。重视离子方程式的拆与不拆的问题。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由:聚集状态、系数、系数与反应热数值对应、反应热单位、可逆反应的反应热等内容构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由:强弱电解质、最简整数比、定组成规律、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守恒、定量离子方程式等内容组成。

试题详情

9.(2010广东理综卷)

在298K、100kPa时,已知:2    ⊿

                   ⊿

                 ⊿

则⊿与⊿和⊿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2⊿          B ⊿=⊿+⊿

C. ⊿=⊿-2⊿          D. ⊿=⊿- ⊿

解析: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有盖斯定律可知

答案:A

试题详情

6.(2010天津卷)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问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试题详情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由已知得:Br2(l)=Br2(g) DH=+30KJ/mol,则H2(g) + Br2(g) = 2HBr(g);DH= -102KJ/mol。436+a-2×369=-102;a=―200KJ,D项正确。

试题详情

12.(2010重庆卷)已知 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试题详情

8.(2011江苏高考20,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4(g)+H2O(g)=CO(g)+3H2(g)   △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     △H=-247.4 kJ·mol-1

2H2S(g)=2H2(g)+S2(g)        △H=+169.8 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         

                     。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2(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以新能源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读图读表的综合题,是以化学知识具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1)利用盖斯定律即可得出;(2)H2S热分解制氢属于吸热反应,需要提供能量;(3)在很高的温度下,氢气和氧气会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4)阳极失去电子,在碱性溶液中碳原子变成CO32

[备考提示]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生活,适度加强综合训练与提升。

答案:(1)CH­­4(g)+2H2O(g) =CO­2(g) +4H2(g)  △H=165.0 kJ·mol-1

(2)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2H2S+SO2 =2H2O+3S (或4H2S+2SO2=4H2O+3S­2)

    (3)H、O(或氢原子、氧原子)

    (4)CO(NH2)2+8OH-6e=CO32+N2↑+6H2O

    (5)2Mg2Cu+3H2MgCu2+3MgH2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

(2010山东卷)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英语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侧脸房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

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反映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是盖斯定律的重要应用,正确;根据=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