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011东城二模)(18分)(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照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600mm,选用缝间距d=0.20mm的双缝屏。调整实验装置,观察到双缝干涉条纹。
①选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选定为第1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为x1=1.15mm;继续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6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x2=_________mm。
②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x= mm;
③实验中测出的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__m。
(2)为了研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压缩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光滑槽距地面高为h,光滑槽与桌子右边缘垂直,槽出口与桌边缘相齐,槽中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小钢球接触。将小球向左推,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弹簧将小球沿水平方向推出,小球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
①若测得某次实验小球的落点P到O点的距离为s,那么由理论分析得到小球释放前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h、s和mg之间的关系式是 ;
②该同学改变弹簧的压缩量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得到下表的数据:
弹簧压缩量x/(cm)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小球飞行水平距离s/m |
2.01 |
3.00 |
4.01 |
4.98 |
6.01 |
6.99 |
在坐标纸上做出x-s的图像。并由图像得出: x与s的关系式是 。
实验得到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压缩量x之间的关系式为 ;
③完成实验后,该同学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改变:
(I)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桌子右边缘处,使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上,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
(II)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设为L)固定,再使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痕迹P;
(III)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P点的竖直距离设为y。
由此步骤得到弹簧的压缩量应该为 ;
④若该同学在完成步骤③的过程中,光滑水平槽与桌子右边缘不垂直,用③问的方法计算得出的弹簧压缩量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答案:(1)(6分)
①8.95 (2分)
②1.56 (2分)
③5.2×10-7 (2分)
(2)(12分)① (3分)
②图像如图(2分)。 x=0.005s (2分)
= (2分)
③ x= (2分)
④偏小 (1分)
3.(2011西城二模)实验题(18分)利用电火花计时器做如下实验。
(1)(10分)甲同学使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
“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是操作步骤:
a.按图1安装器材;
b.松开铁夹,使重物带动纸带下落;
c.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使计时器开始工作;
d.进行数据处理;
e.根据需要,在纸带上测量数据。
把上述必要的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
②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图2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从起始点O开始,将此后连续打出的7个点依次标为A、B、C、D……,
电火花计时器打F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为 m/s。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③ 如果已知重锤的质量为0.50 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从打点到打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J。(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8分)乙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动能定理”研究的实验。
a.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100g的配重,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从某点A开始,此后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B、C、D、……;
c.测量出B、C、D、……各点与A点的距离,分别记为x1、x2、x3、……;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别乘以x1、x2、x3、……,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重力加速度g=9.80m/s2)
e.求出B、C、D、……各点速度的大小,分别记为υ1、υ2、υ3、……,再求出它们的平方υ12、υ22、υ32、……;
f.用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υ2,横坐标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υ2-W图象,并在图象中描出(Wi,υi2)坐标点,再连成图线;
(以下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① 在步骤d中,该同学测得x4=40.00cm,则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4= J;
② 该同学得到的υ2-W图象如图4所示。通过图象可知,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υ0 = _________m/s;
③ 小车的质量M= kg。
1.(2011海淀二模)(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6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 。
②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6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
元件代号 |
A |
B |
C |
D |
E |
元件名称 |
光屏 |
双缝 |
白光光源 |
单缝 |
透红光的滤光片 |
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 。(填写元件代号)
③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7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7乙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_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7丙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m。
(2)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实验过程中,白纸可以移动,复写纸不能移动
E.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②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③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9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18分)
(1)①甲;(2分) ②EDBA;(2分)
③111.10±0.05;(2分)6.4(±0.2)×10-7 m(2分)
(2)①ACE;(2分)
②C;(2分)
③m1·OP= m1·OM+ m2·ON;(2分)
m1·OP2 = m1·OM2 + m2·ON2;(2分)
④(2分)
6.(2011丰台期末) 爱因斯坦是近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曾提出许多重要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下列选项中不是他的理论的是
A. 质能方程 B. 分子电流假说
C. 光电效应方程 D. 光速不变原理
B
|
|
5.(2011东城期末)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
C.牛顿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A
3.(2011房山期末)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C
4.(2011昌平期末)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如图1所示磁针的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 B.爱因斯坦
C.牛顿 D.伽利略
A
2.(2011东城二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是正确的
1.(2011海淀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不具有波动性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光波是概率波,光子在前进和传播过程中,其位置和动量能够同时确定
D.在工业和医疗中经常使用激光,是因为其光子的能量远大于γ光子的能量
答案:B
51.C
50.烧杯;漏斗;烘干;偏高
49.近地面不同高度空气含铅量的研究:离地面越低(高),含铅量越高(低);铅和铅化合物密度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