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9982  89990  89996  90000  90006  90008  90012  90018  90020  90026  90032  90036  90038  90042  90048  90050  90056  90060  90062  90066  90068  90072  90074  90076  90077  90078  90080  90081  90082  90084  90086  90090  90092  90096  90098  90102  90108  90110  90116  90120  90122  90126  90132  90138  90140  90146  90150  90152  90158  90162  90168  90176  447348 

3.工程设计问题类

工程设计问题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对工程的定位、大小、采光等情况进行合理布局、计算的一类问题.

[例3]  要在墙上开一个上部为半圆,下部为矩形的窗户(如图2.9-2所示),在窗框为定长l的条件下,要使窗户透光面积最大,窗户应具有怎样的尺寸?

解  设半圆的直径为x,矩形的高度为y,窗户透光面积为S,则

面积最大.

说明  应用二次函数解实际问题,关键是设好适当的一个变量,建立目标函数.

[例4]  要使火车安全行驶,按规定,铁道转弯处的圆弧半径不允许小于600米,如果某段铁路两端相距156米,弧所对的圆心角小于180°,试确定圆弧弓形的高所允许的取值范围.

解  设园的半径为R,圆弧弓形高CD=x(m).

在Rt△BOD中,DB=78,OD=B-x

∴(R-x)2+782=R2

由题意知R≥600

得x2-1200x+6084≥0(x>0),解得x≤5.1或x≥1194.9(舍)

∴圆弧弓形高的允许值范围是(0,5.1].

试题详情

2.行程问题类

[例2]  已知,A、B两地相距150公里,某人开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A地到达B地,在B地停留一小时后再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返回A地,求汽车离开A地的距离x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

解  根据题意:

(1)汽车由A到B行驶t小时所走的距离x=60t,(0≤t≤2.5)

(2)汽车在B地停留1小时,则B地到A地的距离x=150(2.5<x≤3.5)

(3)由B地返回A地,则B地到A地的距离x=150-50(t-3.5)=325-50t(3.5<x≤6.5)

试题详情

1.几何问题类

用函数思想解决几何(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解析析几何)问题,这是常常出现的数学本身的综合运用问题.

[例1]  如图2.9-1,一动点P自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出发,沿正方形的边界运动一周,再回到A点.若点P的路程为x,点P到顶点A的距离为y,求A、P两点间的距离y与点P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1)当点P在AB上,即0≤x≤1时,AP=x,也就是y=x.

(2)当点P在BC边上,即1<x≤2时,AB=1,AB+BP=x,BP=x-1,根据勾股定理,得AP2=AB2+BP2

(3)当点P在DC边上,即2<x≤3时,AD=1,DP=3-x.根据勾股定理,得AP2=AD2+DP2

(4)当点P在AD边上,即3<x≤4时,有y=AP=4-x.

∴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

试题详情

2.3.1  函数的单调性·例题解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增区间与减区间

(1)y=|x2+2x-3|

解  (1)令f(x)=x2+2x-3=(x+1)2-4.

先作出f(x)的图像,保留其在x轴及x轴上方部分,把它在x轴下方的图像翻到x轴就得到y=|x2+2x-3|的图像,如图2.3-1所示.

由图像易得:

递增区间是[-3,-1],[1,+∞)

递减区间是(-∞,-3],[-1,1]

(2)分析:先去掉绝对值号,把函数式化简后再考虑求单调区间.

解  当x-1≥0且x-1≠1时,得x≥1且x≠2,则函数y=-x.

当x-1<0且x-1≠-1时,得x<1且x≠0时,则函数y=x-2.</PGN0071B.TXT/PGN>

∴增区间是(-∞,0)和(0,1)

减区间是[1,2)和(2,+∞)

(3)解:由-x2-2x+3≥0,得-3≤x≤1.

令u==g(x)=-x2-2x+3=-(x+1)2+4.在x∈[-3,-1]上是在x∈[-1,1]上是

∴函数y的增区间是[-3,-1],减区间是[-1,1].

[例2]函数f(x)=ax2-(3a-1)x+a2在[-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当a=0时,f(x)=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

若a<0时,无解.

∴a的取值范围是0≤a≤1.

[例3]已知二次函数y=f(x)(x∈R)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x=3的抛物线,试比较大小:

(1)f(6)与f(4)

解  (1)∵y=f(x)的图像开口向下,且对称轴是x=3,∴x≥3时,f(x)为减函数,又6>4>3,∴f(6)<f(4)

时为减函数.

解  任取两个值x1、x2∈(-1,1),且x1<x2

当a>0时,f(x)在(-1,1)上是减函数.

当a<0时,f(x)在(-1,1)上是增函数.

[例5]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f(x)=-x3+1在(-∞,+∞)上是减函数.

证  取任意两个值x1,x2∈(-∞,+∞)且x1<x2

又∵x1-x2<0,∴f(x2)<f(x1)

故f(x)在(-∞,+∞)上是减函数.

得f(x)在(-∞,+∞)上是减函数.

解  定义域为(-∞,0)∪(0,+∞),任取定义域内两个值x1、x2,且x1<x2

∴当0<x1<x2≤1或-1≤x1<x2<0时,有x1x2-1<0,x1x2>0,f(x1)>f(x2)

∴f(x)在(0,1],[-1,0)上为减函数.

当1≤x1<x2或x1<x2≤-1时,有x1x2-1>0,x1x2>0,f(x1)>f(x2),∴f(x)在(-∞,-1],[1,+∞)上为增函数.

根据上面讨论的单调区间的结果,又x>0时,f(x)min=f(1)=2,当x<0时,f(x)max=f(-1)=-2.由上述的单调区间及最值可大致

说明  1°要掌握利用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注意对参数的讨论(如例4).

3°在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要灵活运用配方法、判别式法及讨论方法等.(如例5)

4°例6是分层讨论,要逐步培养.

试题详情

2.2  函数·例题解析</PGN0062A.TXT/PGN>

[例1]判断下列各式,哪个能确定y是x的函数?为什么?

(1)x2+y=1

(2)x+y2=1

解  (1)由x2+y=1得y=1-x2,它能确定y是x的函数.

于任意的x∈{x|x≤1},其函数值不是唯一的.

[例2]下列各组式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为什么?

解  (1)中两式的定义域部是R,对应法则相同,故两式为相同函数.

(2)、(3)中两式子的定义域不同,故两式表示的是不同函数.

(4)中两式的定义域都是-1≤x≤1,对应法则也相同,故两式子是相同函数.</PGN0062B.TXT/PGN>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例4]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为所求a的取值范围.

[例6]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5x2+1

(3)y=x2-5x+6,x∈[-1,1)

(4)y=x2-5x+6,x∈[-1,3]

(9)y=|x-2|-|x+1|

解  (1)∵x∈R,∴-5x2+1≤1,值域y≤1.

(6)定义域为R

(7)解:定义域x≠1且x≠2

(y-4)x2-3(y-4)x+(2y-5)=0  ①

当y-4≠0时,∵方程①有实根,∴Δ≥0,

即9(y-4)2-4(y-4)(2y-5)≥0

化简得y2-20y+64≥0,得

y<4或y≥16

当y=4时,①式不成立.

故值域为y<4或y≥16.

函数y在t≥0时为增函数(见图2.2-3).

(9)解:去掉绝对值符号,</PGN0065B.TXT/PGN>

其图像如图2.2-4所示.

由图2.2-4可得值域y∈[-3,3].

说明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1°观察法:常利用非负数:平方数、算术根、绝对值等.(如例1,2)

2°求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的值域(最值)问题,常用配方,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结合对称轴的位置处理.假如求函数f(x)=ax2+bx+c(a>0),在给定区间[m,n]的值域(或最值),分三种情况考虑:

(如例5)可做公式用.

法求y的范围(如例6-7).

为二次函数求值域.但要注意中间量t的范围(如例6-8).

6°分离有界变量法:从已知函数式中把有界变量解出来.利用有界变量的范围,求函数y的值域(如例6-6).

7°图像法(如例6-9):

由于求函数值域不像求函数定义域那样有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可寻,它要根据函数解析式的不同特点灵活用各种方法求解.

解  (2)∵f(-7)=10,∴f[f(-7)]=f(10)=100.

说明  本例较简单,但主要用意是深刻理解函数符号f(x)的意义.求分段函数值时,要注意在定义域内进行.

[例8]根据已知条件,求函数表达式.

(1)已知f(x)=3x2-1,求①f(x-1),②f(x2).

(2)已知f(x)=3x2+1,g(x)=2x-1,求f[g(x)].

求f(x).

(4)已知f(x)是二次函数且f(0)=2,f(x+1)-f(x)=x-1,求f(x).

(5)设周长为a(a>0)的等腰三角形,其腰长为x,底边长为y,试将y表示为x的函数,并求它的定义域和值域.

(1)分析:本题相当于x=x-1时的函数值,用代入法可求得函数表达式.

解  ∵f(x)=3x2-1

∴f(x-1)=3(x-1)2-1=3x2-6x+2

f(x2)=3(x2)2-1=3x4-1

(2)分析:函数f[g(x)]表示将函数f(x)中的x用g(x)来代替而得到的解析式,∴仍用代入法求解.

解  由已知得f[g(x)]=3(2x-1)2+1=12x2-12x+4

法(或观察法).

∴x=(t+1)2代入原式有f(t)=(t+1)2-6(t+1)-7

=t2-4t-12  (t≥-1)

即f(x)=x2-4x-12  (x≥-1)

说明  解法二是用的换元法.注意两种方法都涉及到中间量的问题,必须要确定中间量的范围,要熟练掌握换元法.

(4)分析:本题已给出函数的基本特征,即二次函数,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解  设f(x)=ax2+bx+c(a≠0)

由f(0)=2,得c=2.由f(x+1)-f(x)=x-1,得恒等式2ax+

说明  待定系数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应熟练掌握.

(5)解:∵2x+y=a,∴y=a-2x为所求函数式.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得2x+2x>a,又∵y>0,

说明  求实际问题函数表达式,重点是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建立函数解析式,其定义域与值域,要考虑实际问题的意义.

试题详情

当x>5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x-5-(2x+3)<1,

解之得x>-9,所以x>5.

说明: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中,“去绝对值”是基本策略.

例13  解不等式|2x-1|>|2x-3|.

分析  本题也可采取前一题的方法:采取用零点分区间讨论去掉绝

之,则更显得流畅,简捷.

解  原不等式同解于

(2x-1)2>(2x-3)2

即4x2-4x+1>4x2-12x+9,

即8x>8,得x>1.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

说明:本题中,如果把2x当作数轴上的动坐标,则|2x-1|>|2x-3|表示2x到1的距离大于2x到3的距离,则2x应当在2的右边,从而2x>2即x>1.

试题详情

2.4  反函数·例题解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解  (2)∵y=(x-1)2+2,x∈(-∞,0]其值域为y∈[2,+∞),

[例2]求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画出原函数和其反函数的图像.

解  (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x≥1,∴值域为y≥-1,

解  (2)由y=-3x2-2(x≤0)得值域y≤-2,

它们的图像如图2.4-2所示.

(1)求它的反函数;(2)求使f-1(x)=f(x)的实数a的值.

令x=0,∴a=-3.

或解  由f(x)=f-1(x),那么函数f(x)与f-1(x)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定义域是{x|x≠a,x∈R},值域y∈{y|y≠3,y∈R},∴-a=3即a=-3.

试求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它的反函数仍是自身.

令x=0,得-a=d,即a+d=0.

事实上,当a+d=0时,必有f-1(x)=f(x),

因此所求的条件是bc-ad≠0,且a+d=0.

[例5]设点M(1,2)既在函数f(x)=ax2+b(x≥0)的图像上,又在它的反函数图像上,(1)求f-1(x),(2)证明f-1(x)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解法(二)  由函数y=f(x)与其反函数y=f-1(x)之间的一一对应关

因为原函数的图像与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试题详情

2.7  对数·例题解析

[例1]  计算:

(2)lg22+lg4·lg50+lg250

(2)原式=lg22+2lg2·(1+lg5)+(1+lg5)2=(lg2+1+lg5)2=4

[例2]  (1)已知10x=2,10y=3,求1002x-y的值.

(2)已知log89=a,log25=b,用a、b表示lg3.

解  (1)∵10x=2∴lg2=x,∵10y=3∴lg3=y则1002x-y=

证  设8x=9y=6z=k(k>0,且k≠1)则x=log8k,y=log9k,z=log6k,

试题详情

解法二  设Sx=Ax2+Bx(x∈N)

①-②,得A(m2-n2)+B(m-n)=n-m

∵m≠n  ∴ A(m+n)+B=-1

故A(m+n)2+B(m+n)=-(m+n)

即Sm+n=-(m+n)

说明  a1,d是等差数列的基本元素,通常是先求出基本元素,再

解的“整体化”思想,在解有关数列题目中值得借鉴.解法二中,由于是等差数列,由例22,故可设Sx=Ax2+Bx.(x∈N)

[例14]  在项数为2n的等差数列中,各奇数项之和为75,各偶数项之和为90,末项与首项之差为27,则n之值是多少?

解  ∵S偶项-S奇项=nd

∴nd=90-75=15

又由a2n-a1=27,即(2n-1)d=27

[例15]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5,S9=S17,问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解法一  建立Sn关于n的函数,运用函数思想,求最大值.

∵a1=25,S17=S9  解得d=-2

∴当n=13时,Sn最大,最大值S13=169

解法二  因为a1=25>0,d=-2<0,所以数列{an}是递减等

∵a1=25,S9=S17

∴an=25+(n-1)(-2)=-2n+27

即前13项和最大,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求得S13=169.

解法三  利用S9=S17寻找相邻项的关系.

由题意S9=S17得a10+a11+a12+…+a17=0

而a10+a17=a11+a16=a12+a15=a13+a14

∴a13+a14=0,a13=-a14  ∴a13≥0,a14≤0

∴S13=169最大.

解法四  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函数图像,确定取最大值时的n.

∵{an}是等差数列

∴可设Sn=An2+Bn

二次函数y=Ax2+Bx的图像过原点,如图3.2-1所示

∵S9=S17

∴取n=13时,S13=169最大

试题详情

122.作出函数y=tg2x|ctgx|的图象,写出它的单调区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