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92672  92680  92686  92690  92696  92698  92702  92708  92710  92716  92722  92726  92728  92732  92738  92740  92746  92750  92752  92756  92758  92762  92764  92766  92767  92768  92770  92771  92772  92774  92776  92780  92782  92786  92788  92792  92798  92800  92806  92810  92812  92816  92822  92828  92830  92836  92840  92842  92848  92852  92858  92866  447348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平面和平面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试题详情

1、线段在平面内,则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    B、    C、由线段的长短而定 D、以上都不对

试题详情

性质定理:①文字表述 ②数学符号语言:α⊥β aα α∩β=L a⊥L 即a⊥β

   思路:空间做垂线时,找垂足位置的依据--要做垂线,先找垂直平面与交线。垂面可见,垂足可做。

(3)基础演练:

题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D⊥底面ABCD, 且PD=AD=1,则     

(1)直线BC到平面PAD的距离为______1_____()

(2)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为________/3__(做)

(3)点C到平面PAB的距离为______/2____(先转化→再做)

题2:填空:

(1)平面α∥平面β, 平面β⊥平面γ,则平面α与平面γ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a⊥γ__

 (2) 平面α⊥平面β, 平面β⊥平面γ,则平面α与平面γ的位置关系为____a∥γ或a与γ相交_____.

 (3)直线a⊥平面α, 直线a⊥平面β,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为____a∥b_____.

(4)直线a⊥平面α, 直线b⊥平面β,直线a⊥直线b,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___a⊥b.

题3:已知m、n、l为不同的直线,α、β、γ为不同的平面,则真命题序号有__①②④_______

①α⊥γ β∥γ 则α⊥β ②l∥α l⊥β则α⊥β ③m⊥α nβ m⊥n 则α⊥β

④α∥β m⊥α n∥β 则m⊥n   ⑤α⊥β α∩β=m  n⊥m 则n⊥β

⑥β∩γ=l l∥α  mα m⊥γ 则l⊥m  m∥β

题4:三角形ABC中 AB=BC=1, ∠ABC=120o, 将三角形ABC所在平面沿BC边所在的直线旋转90 o之后,得到平面A′BC ,

(1)求A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A-BA′-C的平面角的大小?

(3)求点B到平面AA′C的距离?

(4)巩固练习:

题1、斜三棱柱ABC-A′B′C′中∠BAC=90 o, 且B C′⊥AC,过C′

做C′H⊥平面ABC,垂足为H,则( B   )

A、点H落于直线AC上     B、点H落于直线AB上          

C、点H落于直线BC上     D、点H落于三角形ABC之内

题2、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ABCD为菱形,M在PC边上滑动,则当点

M满足___MB⊥PC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

题3:四棱锥P-ABCD中,侧面PCD为正△,且与底面ABCD垂直,

已知底面ABCD为菱形,其边长为2,且∠ADC=60 o,M为PB中点。

①   求证:PA⊥CD

②   求PB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③   求证:平面CDM⊥平面PAB。

解: 注意到PA⊥面CDMN

(5)回味高考:

题1:(湖南05年文科4题)正方体ABCD-A′B′C′D′中棱长为1,E为A′B′中点,则E到平面ABC′D′距离为( B )

A   B C   D

题2:(湖南05年文科15题)平面α、β和直线m,

给出条件①m∥α ②m⊥α ③mα ④α⊥β  ⑤α∥β 则

(1)当满足条件___③⑤______时有m∥β 

(2)当满足条件____②⑤_____时有m⊥β

 题3:(06年全国文7题)平面α⊥平面β,A∈α,B∈β,AB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为45 o、30 o,过A、B分别做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B′,设AB=12,则A′B′=(  B  )A、4   B、6   C、8     D、9

归纳总结:(2)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一作--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二证--证明它就是所要求的距离;三算--计算其值.此外,我们还常用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求距离的关键是化归。即空间距离与角向平面距离与角化归,各种具体方法如下:

①求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一般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或斜三角形。

②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和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或利用三棱锥的底面与顶点的轮换性转化为三棱锥的高,即用体积法。

                高一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测试题(自测用)

试题详情

方法1:判定定理:①文字表述     ②数学符号语言:aα 且a⊥β则α⊥β

→思路:在一个平面之内找出一条直线,证明它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方法2:  求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等于90度。   方法3:  向量法:计算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0

试题详情

2、几何意义:①直二面角  ②法向量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

试题详情

1、生活实例:教室中黑板面与地面间关系,打开的手提电脑……

试题详情

2、举例分析

例1、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将正方形沿EF折成直二面角(如图所示).M为矩形AEFD内一点,如果∠MBE=∠MBCMB和平面BCFE所成角的正切值为,那么点M到直线EF的距离为  

例2.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BDBC的中点,CA=CB=CD=BD=2。△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Ⅰ)求证:AO⊥平面BCD;   (Ⅱ)求异面直线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解:注意平移之后再求距离的问题的应用.

★[例题3]、如图,四棱锥的底面为菱形,且,,的中点.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成立?如果存在,求出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本题最好使用几何法加以处理.

★[例题4]、如图,直平行六面体ABCD-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 E为AB的中点,二面角A′-ED-A为60°;

(1)、求证:平面A′ ED⊥平面ABB′A′;(2)、求二面角A′-ED-C′ 的大小;

(3)、求点C′ 到平面A′ED的距离。

解:本题第一问最好用几何法处理,第二问要注意到A′E⊥ED且C′D⊥ED,再用向量法处理;第三问则最好用向量法去处理.

[例题5]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EF是异面直线AC与A′D的公垂线,则由正方体的八个顶点所连接的直线中,与EF平行的直线( A  ) 

 A 有且只有一条     B 有二条    C  有四条     D  不存在

★[例题6]如图所示,在单位正方体ABCD-A′B′C′D′中,若四边形A′ABB′的对角线A′B上存在一点P使得AP+D′P最小,则AP+D′P的最小值是_____

解:考虑图形的翻折去处理.

试题详情

1.基本知识:  (1)空间中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其中重点是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以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因此,掌握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都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2)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点到平面的距离

平面外一点P 在该平面上的射影为P′,则线段PP′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2等体积法。

(4)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5)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应用各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平行移动”的思想方法,把所求的距离转化为点点距、点线距或点面距求之,其一般步骤是:

①找出或作出表示有关距离的线段;   ②证明它符合定义;   ③归到解某个三角形.若表示距离的线段不容易找出或作出,可用体积等积法计算求之。

试题详情

3.掌握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会求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试题详情

1.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及等角定理;(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掌握点、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