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95741  95749  95755  95759  95765  95767  95771  95777  95779  95785  95791  95795  95797  95801  95807  95809  95815  95819  95821  95825  95827  95831  95833  95835  95836  95837  95839  95840  95841  95843  95845  95849  95851  95855  95857  95861  95867  95869  95875  95879  95881  95885  95891  95897  95899  95905  95909  95911  95917  95921  95927  95935  447348 

7.如果正数满足,那么              (     )

A.,且等号成立时的取值唯一

B.,且等号成立时的取值唯一

C.,且等号成立时的取值不唯一

D.,且等号成立时的取值不唯一

试题详情

6.已知ab、m是正实数,则不等式                                    (     )

A.当a> b时成立                         B.当a< b时成立                   

C.是否成立与m有关                    D.一定成立

试题详情

5.设,则xy的大小是                     (     )

A.             B.            C.         D.与m,n的取值有关

试题详情

4.下列函数中最小值是2的是                       (   )

     A.                B.

C.                D.×

试题详情

3.在, ②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0         B.1                 C.2                 D.3

试题详情

2.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中所说的“由因导果”是指寻求使不等式成立的              (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必要或充分条件

试题详情

1.四个不相等的正数a,b,c,d成等差数列,则                                       (   )

A.       B.      C.      D.

试题详情

2、放缩法一般包括:用缩小分母,扩大分子,分式值增大;缩小分子,扩大分母,分式值缩小;全量不少于部分;每一次缩小其和变小,但需大于所求,第一次扩大其和变大,但需小于所求,即不能放缩不够或放缩过头,同时放缩后便于求和.

典型例题十一

例11 已知,求证:

分析:欲证不等式看起来较为“复杂”,宜将它化为较“简单”的形式,因而用分析法证明较好.

证明:欲证

只须证

即要证

即要证

即要证

即要证

即要证,即

即要证  (*)

,∴(*)显然成立,

说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实质上是寻求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分析法通常采用“欲证--只要证--即证--已知”的格式.

典型例题十二

例12 如果,求证:

分析:注意到不等式左边各字母在项中的分布处于分离状态,而右边却结合在一起,因而要寻求一个熟知的不等式具有这种转换功能(保持两边项数相同),由,易得,此式的外形特征符合要求,因此,我们用如下的结合法证明.

证明:∵

      

      

      

      

      

说明:分析时也可以认为是连续应用基本不等式而得到的.左右两边都是三项,实质上是公式的连续使用.

如果原题限定,则不等式可作如下变形:进一步可得到:

显然其证明过程仍然可套用原题的思路,但比原题要难,因为发现思路还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典型例题十三

例13 已知,求证:在三数中,不可能都大于

分析:此命题的形式为否定式,宜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命题不成立,则三数都大于,从这个结论出发,进一步去导出矛盾.

证明:假设三数都大于

又∵

  ①

又∵

以上三式相加,即得:

 ②

显然①与②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故命题获证.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命题中有“至多”、“至少”、“都”等字样,通常情况下要用反证法,反证法的关键在于“归谬”,同时,在反证法的证明过程中,也贯穿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解题思想.

典型例题十四

例14 已知都是正数,求证:

分析:用分析法去找一找证题的突破口.要证原不等式,只需证,即只需证.把变为,问题就解决了.或有分析法的途径,也很容易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过程.

证法一:要证

只需证

,移项,得

为正数,得

∴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为正数,

,故

说明:题中给出的,只因为都是正数,形式同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一样,不加分析就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来求证,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原不等式中是用“不大于”连结,应该知道取等号的条件,本题当且仅当时取“=”号.证明不等式不论采用何种方法,仅仅是一个手段或形式问题,我们必须掌握证题的关键.本题的关键是证明

典型例题十五

例15 已知,且.求证:

分析:记,欲证,联想到正、余弦函数的值域,本题采用三角换元,借助三角函数的变换手段将很方便,由条件可换元,围绕公式来进行.

证明:令,且

,∴,即成立.

说明:换元的思想随处可见,这里用的是三角代换法,这种代换如能将其几何意义挖掘出来,对代换实质的认识将会深刻得多,常用的换元法有:(1)若,可设;(2)若,可设;(3)若,可设,且

典型例题十六

例16 已知是不等于1的正数,是正整数,求证

分析:从求证的不等式看,左边是两项式的积,且各项均为正,右边有2的因子,因此可考虑使用均值不等式.

证明:∵是不等于1的正数,

.  ①

.  ②

将式①,②两边分别相乘得

说明:本题看起来很复杂,但根据题中特点,选择综合法求证非常顺利.由特点选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这里因为,所以等号不成立,又因为①,②两个不等式两边均为正,所以可利用不等式的同向乘性证得结果.这也是今后解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典型例题十七

例17 已知,,且,求证

分析:从本题结构和特点看,使用比较法和综合法都难以奏效.为找出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不妨先用分析法一试,待思路清晰后,再决定证题方法.

证明:要证

只需证

只需证

成立.

说明:此题若一味地用分析法去做,难以得到结果.在题中得到只需证后,思路已较清晰,这时改用综合法,是一种好的做法.通过此例可以看出,用分析法寻求不等式的证明途径时,有时还要与比较法、综合法等结合运用,决不可把某种方法看成是孤立的.

典型例题十八

例18 求证

分析:此题的难度在于,所求证不等式的左端有多项和且难以合并,右边只有一项.注意到这是一个严格不等式,为了左边的合并需要考查左边的式子是否有规律,这只需从下手考查即可.

证明:∵

说明:此题证明过程并不复杂,但思路难寻.本题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解不等式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放缩法.这类题目灵活多样,需要巧妙变形,问题才能化隐为显,这里变形的这一步极为关键.

典型例题十九

例19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求证

分析:因为涉及到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故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转化.

证明:∵,∴

由余弦定理得

     =

    

    

    

说明:三角形中最常使用的两个定理就是正弦和余弦定理,另外还有面积公式.本题应用知识较为丰富,变形较多.这种综合、变形能力需要读者在平时解题时体会和总结,证明不等式的能力和直觉需要长期培养.

试题详情

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要求相邻两步的关系是,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必要条件,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充分条件,当然相互为充要条件也可以.

典型例题九

例9 已知,求证

分析:联想三角函数知识,进行三角换元,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值域进行证明.

证明:从条件看,可用三角代换,但需要引入半径参数

∴可设,其中

,故

,故

说明:1.三角代换是最常见的变量代换,当条件为时,均可用三角代换.2.用换元法一定要注意新元的范围,否则所证不等式的变量和取值的变化会影响其结果的正确性.

典型例题十

例10 设是正整数,求证

分析:要求一个项分式的范围,它的和又求不出来,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观察每一项的范围,再求整体的范围.

证明:由,得

时,

时,

……

时,

说明:1、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放缩要适应,否则会走入困境.例如证明.由,如果从第3项开始放缩,正好可证明;如果从第2项放缩,可得小于2.当放缩方式不同,结果也在变化.

试题详情

11、1/15   13、(1)9/28  (2)1/28

欢迎访问“俊秀之家”

 [高&考%资(源#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