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9657  9665  9671  9675  9681  9683  9687  9693  9695  9701  9707  9711  9713  9717  9723  9725  9731  9735  9737  9741  9743  9747  9749  9751  9752  9753  9755  9756  9757  9759  9761  9765  9767  9771  9773  9777  9783  9785  9791  9795  9797  9801  9807  9813  9815  9821  9825  9827  9833  9837  9843  9851  447348 

4.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试题详情

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试题详情

1.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试题详情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刚才的知识请同学们试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

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试题详情

5.知识拓展

[讲解]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试题详情

3.交流讨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讲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讨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设计意图:

针对史料交流谈论,认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