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说明 此题为1996年全国高考文史类数学试题第(21)题.不少考生的解法同错误解法.根据评分标准而痛失2分.④避免直观代替论证我们知道直观图形常常为我们解题带来方便.但是.如果完全以图形的直观联系为依据来进行推理.这就会使思维出现不严密现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一道竞赛题,甲解出它的概率为,乙解出它的概率为,丙解出它的概率为,则甲、乙、丙三人独立解答此题,只有1人解出的概率是(    )

A.              B.                 C.               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一道竞赛试题,A解出它的概率为,B解出它的概率为,C解出它的概率为,则A,B,C三人独立解答此题,只有1人解出的概率为(    )

A.                B.                 C.               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面的程序,画出其相应的程序框图,并说明此题所表述算法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设点是抛物线的焦点,是抛物线上的个不同的点().

(1) 当时,试写出抛物线上的三个定点的坐标,从而使得

(2)当时,若

求证:

(3) 当时,某同学对(2)的逆命题,即:

“若,则.”

开展了研究并发现其为假命题.

请你就此从以下三个研究方向中任选一个开展研究:

① 试构造一个说明该逆命题确实是假命题的反例(本研究方向最高得4分);

② 对任意给定的大于3的正整数,试构造该假命题反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你的理由(本研究方向最高得8分);

③ 如果补充一个条件后能使该逆命题为真,请写出你认为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并说明加上该条件后,能使该逆命题为真命题的理由(本研究方向最高得10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若填空不止一个研究方向,则以实得分最高的一个研究方向的得分作为本小题的最终得分.

【解析】第一问利用抛物线的焦点为,设

分别过作抛物线的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由抛物线定义得到

第二问设,分别过作抛物线的准线垂线,垂足分别为.

由抛物线定义得

第三问中①取时,抛物线的焦点为

分别过作抛物线的准线垂线,垂足分别为.由抛物线定义得

,不妨取

解:(1)抛物线的焦点为,设

分别过作抛物线的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由抛物线定义得

 

因为,所以

故可取满足条件.

(2)设,分别过作抛物线的准线垂线,垂足分别为.

由抛物线定义得

   又因为

所以.

(3) ①取时,抛物线的焦点为

分别过作抛物线的准线垂线,垂足分别为.由抛物线定义得

,不妨取

.

是一个当时,该逆命题的一个反例.(反例不唯一)

② 设,分别过

抛物线的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及抛物线的定义得

,即.

因为上述表达式与点的纵坐标无关,所以只要将这点都取在轴的上方,则它们的纵坐标都大于零,则

,所以.

(说明:本质上只需构造满足条件且的一组个不同的点,均为反例.)

③ 补充条件1:“点的纵坐标)满足 ”,即:

“当时,若,且点的纵坐标)满足,则”.此命题为真.事实上,设

分别过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由

及抛物线的定义得,即,则

又由,所以,故命题为真.

补充条件2:“点与点为偶数,关于轴对称”,即:

“当时,若,且点与点为偶数,关于轴对称,则”.此命题为真.(证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普陀区二模)已知点E,F的坐标分别是(-2,0)、(2,0),直线EP,FP相交于点P,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
1
4

(1)求证:点P的轨迹在椭圆C:
x2
4
+y2=1
上;
(2)设过原点O的直线AB交(1)题中的椭圆C于点A、B,定点M的坐标为(1,
1
2
)
,试求△MAB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直线AB的斜率kAB
(3)某同学由(2)题结论为特例作推广,得到如下猜想:
设点M(a,b)(ab≠0)为椭圆C:
x2
4
+y2=1
内一点,过椭圆C中心的直线AB与椭圆分别交于A、B两点.则当且仅当kOM=-kAB时,△MA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问:此猜想是否正确?若正确,试证明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