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12. D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C(选修模块3-5)
(1)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的是
C
C

A.60.3eV          B. 51.0eV
C.43.2eV          D.54.4eV
(2)一个静止的
 
266
88
Ra,放出一个速度为2.22×107m/s的粒子,同时产生一个新核
 
222
86
Rn,并释放出频率为ν=3×1019Hz的γ光子.写出这种核反应方程式
 
226
88
Ra
 
222
86
Rn
+
4
2
He
 
226
88
Ra
 
222
86
Rn
+
4
2
He
;这个核反应中产生的新核的速度为
4×105m/s
4×105m/s
;因γ辐射而引起的质量亏损为
2.21×10-31kg
2.21×10-31kg
.(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3)如图2,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与m2,m1<m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由轻质弹簧相连接,用一轻绳把两滑块拉至最近,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后绑紧,接着使两滑块一起以恒定的速度v0向右滑动.运动中某时刻轻绳突然断开,当弹簧恢复到其自然长度时,滑块A的速度正好为零.则:
①弹簧第一次恢复到自然长度时,滑块B的速度大小为
(m1+m2)
m2
v0
(m1+m2)
m2
v0

②从轻绳断开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到自然长度的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Ep=
(m1+m2)2v02
2m2
-
1
2
(m1+m2)v02
(m1+m2)2v02
2m2
-
1
2
(m1+m2)v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C.(选修模块 3 一 5 )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 
C.X 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辐射出来的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松散,原子核越不稳定
( 2 )用能量为 15eV 的光子照到某种金属上,能发生光电效应,测得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2.45eV,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eV.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有一群处于 n=3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共有
 
 种.
( 3 )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 9.0级地震后爆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核安全问题引起世界关注.福岛核电站属于轻水反应堆,即反应堆使用普通水作为减速剂,使快中子减速变成慢中子,便于被
 
235
92
U俘获,发生可控制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 a )若铀核
 
235
92
U俘获一个慢中子,发生核裂变后产生了
 
139
54
Xe 和
 
94
38
Sr,试写出核裂变方程. 
( b )若快中子的减速过程可视为快中子与普通水中
 
1
1
H核发生对心正碰后减速.上述碰撞过程可简化为弹性碰撞,现假定某次碰撞前快中子速率为 v0,靶核
 
1
1
H核静止.试通过计算说明,此次碰撞后中子的速度变为多少?(已知氢核质量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C. (选修3-5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
B.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2)现用如图1下列几种能量的光子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10.25eV、B:12.09eV、C:12.45eV,则能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是
 
(填序号),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可能产生
 
种频率的光子.氢原子能级图为:
精英家教网
(3)如图2(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2(b)所示,电源频率为50Hz,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有一个标有“12V、24W”的灯泡,为了测定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和额定电压下的功率,需测定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1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0~0.6A~3A(内阻0.5Ω、0.1Ω)

       C、直流电流表0~300mA(内阻约5Ω)

       D、直流电压表0~3V~15 V(内阻约3kΩ、15kΩ)

       E、直流电压表0~25V(内阻约200kΩ)

       F、滑动变阻器10Ω、5A

       G、滑动变阻器1kΩ、3A

   (1)实验台上已放置开关、导线若干及灯泡,为了完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再选

用                            (用序号字母表示).

   (2)在相应方框内画出最合理的实验原理图.

   (3)若测得灯丝电阻R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由这条曲线可得出:正常发光条件下,灯丝消耗的电功率是                            .

如果灯丝电阻与(t+273)的大小成正比,其中t为灯丝摄氏温度值,室温t=27℃,则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地下埋有一根与地表平行的直线电缆,电缆中通有变化的电流,如果电缆的走向与纸面垂直.现要在地面上探测电缆的深度及电缆中电流的大小,我们利用试探小线圈(平面圆环)串联一只交流电压表来测量.

(1)假设某时刻电缆中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请在图甲中画出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线.(要求用作图工具作图,至少画出3条磁感应线,其中有一条恰与地面相交)

(2)保持试探小线圈平面与纸面垂直,且沿垂直于电缆线方向由PQ缓缓移动,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角的变化.当试探线圈的轴线(与线圈平面垂直)竖直时,线圈移到某一位置A,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0;当试探线圈的轴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时,线圈移到某一位置C,电压表的示数又恰好为0.在图中准确标出A点和C点的位置,若A点和C点相距L,求出电缆的深度h

(3)已知直线电流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可表示为Bk,式中i为导线中电流,d为考察点到直线电流的距离,k是一已知常数.设试探线圈的匝数为n,圆环半径为r(rd,可认为试探线圈处的磁场为匀强磁场),当试探线圈位于电缆正上方,且其轴线与PQ平行时,测得线圈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为U,已知电缆中的电流为正弦交变电流,其表达式为iImsin ωt,式中ω已知,试求电缆中电流的最大值I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