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 s.则:(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59.65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78.5s.则:
(1)他测得的摆球直径如图所示的1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则摆球直径是
30.4
30.4
mm.
(2)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9.79
9.79
m/s2.(π2=9.86,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3)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B
B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4)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2
K
2
K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厘米,摆球直径为2.0厘米,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N次所用的时间(如图1),则:

①该摆摆长为
98.50
98.50
厘米,秒表所示读数为
228.7
228.7
秒.
②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
A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③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座标,T2为纵座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2),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①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44cm,球直径由如图游标卡尺测得.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2.125
2.125
cm,该摆摆长为
98.5025
98.5025
 cm,秒表所示读数为
99.8s
99.8s
s.
②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
B
B
(选填“A”或“B”).另外,在南大做 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
La
Lb
=
4
9
4
9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厘米,摆球直径为2.0厘米,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则:

①该摆摆长为
98.50
98.50
厘米,秒表所示读数为
99.8
99.8
秒.
②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
(1)测单摆周期时,应该从摆球经过
(填“最低点”或“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2)如果实验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B
B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3)某同学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算出T2的值,再以l为横轴、T2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得数据描点连线如图,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