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若O点位置保持不变.则合力不变B.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一定沿AO直线方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保持弹簧测力计A的拉伸方向不变,保持O点位置不动

   (1)使弹簧测力计B按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近90度,在这个过程中,A读数的变化是         ,B读数变化是              

   (2)使弹簧测力计B按图示位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过近10度,在这个过程中,A 读数的变化是         ,B读数变化是             

   (3)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若由于F1的误差使Fl与F2的合力F方向略向左偏,如图所示,但F大小等于F'.引起这一 结果的原因可能是Fl的大小比真实值偏  ___  _,F1的方向使它与F2的夹角比真实值偏       .(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力合成的方法”实验后,某同学认为在该实验中可用弹簧秤取代橡皮条操作更方便,如图所示,三弹簧秤只拉一次即可进行实验验证,任意两拉力的合力与第三拉力实现二力平衡,O为绳套节点.
(1)(2分)该同学认为在此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A.三根细绳夹角必须要为特定角度值
B.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纸面平行
C.每次实验中都要记下三个弹簧秤的示数和拉力方向
D.每次实验操作中不必保持节点O在纸面上的位置不变
(2)(4分)若两可动弹簧秤的计数如图,则其合力大小为       N(在试卷上直接作图求解).此合力与第三弹簧拉力大稍有不同,你认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列出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力合成的方法”实验后,某同学认为在该实验中可用弹簧秤取代橡皮条操作更方便,如图所示,三弹簧秤只拉一次即可进行实验验证,任意两拉力的合力与第三拉力实现二力平衡,O为绳套节点.

(1)(2分)该同学认为在此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A.三根细绳夹角必须要为特定角度值

B.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纸面平行

C.每次实验中都要记下三个弹簧秤的示数和拉力方向

D.每次实验操作中不必保持节点O在纸面上的位置不变

(2)(4分)若两可动弹簧秤的计数如图,则其合力大小为        N(在试卷上直接作图求解).此合力与第三弹簧拉力大稍有不同,你认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列出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力合成的方法”实验后,某同学认为在该实验中可用弹簧秤取代橡皮条操作更方便,如图所示,三弹簧秤只拉一次即可进行实验验证,任意两拉力的合力与第三拉力实现二力平衡,O为绳套节点.
(1)(2分)该同学认为在此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A.三根细绳夹角必须要为特定角度值
B.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纸面平行
C.每次实验中都要记下三个弹簧秤的示数和拉力方向
D.每次实验操作中不必保持节点O在纸面上的位置不变
(2)(4分)若两可动弹簧秤的计数如图,则其合力大小为       N(在试卷上直接作图求解).此合力与第三弹簧拉力大稍有不同,你认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列出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CD
ACD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改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D、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2)如图所示,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a、b弹簧秤方向夹角等于1200,使b弹簧秤按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若这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b弹簧秤的形变量不变,则b弹簧秤转动过程中,关于a弹簧秤的变化情况是
B
B

A、a弹簧秤示数增大               B、a弹簧秤示数减小
C、a弹簧秤一直顺时针转动         D、a弹簧秤一直逆时针转动
(3)如图2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8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2.2
2.2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s6+s5+s4)-(s1+s2+s3)
9T2
(s6+s5+s4)-(s1+s2+s3)
9T2
,加速度的大小是
4
4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