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C.为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送回到原试剂瓶中 D.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
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
③⑤
③⑤
(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  ②使用催化剂  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④原料为纯净物  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2)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小王同学认为用B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但要考虑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应该把B装置中的b仪器换成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一种仪器名称).
④小明同学本想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小明爱动手做实验,他找来一些塑料瓶和其他用品,制成如图D所示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C
(填序号).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5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A
A
(填字母),收集氨气时,应从C装置的
d
d
(填“c”或“d”)管口通入.
(5)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D
D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③小王同学认为用B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但要考虑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应该把B装置中的b仪器换成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一种仪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④小明同学本想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小明爱动手做实验,他找来一些塑料瓶和其他用品,制成如右图D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C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
3

B.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
1
3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5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2
3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A
A
(填装置字母),收集氨气时,应从C装置的
d
d
(填“c”或“d”)管口通入.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__(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  ②使用催化剂  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④原料为纯净物  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2)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应考虑_______。

(3)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王同学认为用B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但要考虑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应该把B装置中的b仪器换成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

④小明同学本想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小明爱动手做实验,他找来一些塑料瓶和其他用品,制成如图D所示的装置。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该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5 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收集氨气时,应从C装置的________(填“c”或 “d”)管口通入。

(6)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②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③小王同学认为用B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但要考虑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应该把B装置中的b仪器换成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④小明同学本想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小明爱动手做实验,他找来一些塑料瓶和其他用品,制成如右图D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数学公式
B.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数学公式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5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数学公式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字母),收集氨气时,应从C装置的______(填“c”或“d”)管口通入.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b   
②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③小王同学认为用B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但要考虑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应该把B装置中的b仪器换成    (填一种仪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小明同学本想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小明爱动手做实验,他找来一些塑料瓶和其他用品,制成如右图D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2)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B.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5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收集氨气时,应从C装置的    (填“c”或“d”)管口通入.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