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全球的展开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分析回答1—5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35°E 23°26′S B.135°W 23°26′S C.135°W 23°26′N D.45°E 23°26′N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完成问题。

Ⅰ.(1)-(5)处选择填上相应的代号: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全球气温升高

D.城市环境问题

E.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环境问题是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才出现的。

B.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普遍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C.从1973年始,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D.2008年6月1号起,我国所有超市商场等零售场所,规定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E.城市里大量使用空调,排放的热量会加剧城市产生“热岛效应”。

F.生活垃圾可简单分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和有害物等。

G.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接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H.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措施,其首要目标是开展生态旅游。

I.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破冰船,先后多次赴极地执行考察任务。北京时间2010年8月6日4时29分,执行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航行到(85°25.406′N,178°33.447′W),打破了中国航海史上到达的最高纬度记录——85°25′N。
材料二:
    2010年11月11日,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深圳盐田港起航,于2010年12月5日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各项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全面展开。
材料三:
下图为南极洲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1)2010年,“雪龙”号两次进行极地科考,其航行的最北位置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当其航行到最北位置时,全球处于新旧两天的范围之比约是________(取整数比)。
(2)科考队员在B点进行科考时常会遭受雪崩威胁,主要是因为该处地形为________。A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
(3)为什么对中国来说,北极比南极重要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北两极地区相比,为什么南极地区气温更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避免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人类选择在极地地区建立农作物种子库,其选址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G 8峰会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6月6日,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峰会三大主要议题是关注气候变暖、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以及非洲发展问题。八国首脑在“世界经济的增长与责任”这一包罗万象的综合议题下取得的共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峰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的妥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

材料二:世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一览表(2000年)

国家名称

人口总数

(亿人)

GDP

(10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电耗

(度)

排放占世界的排放总量

批准环境条约

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美国

2.83

9837.40

34737

11994

22.5

中国

12.75

1080.00

847

758

12.8

 

俄罗斯

1.46

251.10

1726

4050

5.9

日本

1.27

4817.60

38093

7443

4.7

印度

10.09

457

453

379

4.4

 

德国

0.82

1873.00

22841

5690

3.4

英国

0.59

1414.60

23815

5384

2.2

加拿大

0.31

687.9

22334

15260

1.9

法国

0.59

1294.20

21861

6392

1.5

注释:“△”:批准、接受、承认、赞同、加入或履行公约  “▲”:签署

材料三:部分国家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

(1)材料二中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最少的国家是            

(2)材料三中反映出           (双项选择)

A.发展中国家能耗强度普遍较高

B.发达国家能耗强度普遍较高

C.按图中显示趋势,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达到美国水平

D.按图中显示趋势,2000年印度能耗强度超过中国

(3)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经过11年研究论证、近5年艰苦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于10月31日上午正式建成通车。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从此与上海市区“陆路”相接,结束了崇明岛没有通往大陆的路上通道的历史。

材料2:崇明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到2020年将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

 

 

 

 

 

 

 

 

1.长江隧桥工程采用“南隧北桥”(预留轨道交通线)的建设方案,南起浦东       、经      ,北止崇明      ,全长25.5公里,其中,长江大桥长约    公里。

2.大桥通车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右图中的(        )

A.A点位置      B.B点位置       C.A至B的区间      D.B至A的区间

3.大桥正式通车时间是北京时间31日下午6点整,此时上海(      )

A.正值日出      B.正值日落      C.即将日出     D.已经日落

此刻美国华盛顿时间(西五区)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点。

4.崇明岛开发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水能    B.风能    C.核能    D.地热能

5.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崇明岛可大力发展的产业有            (多项选择)

A、森林工业    B、园艺业    C、娱乐休闲业      D、高科技产业

6.按照规划,陈家镇将建设成以生态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海岛花园”城镇,其区位(布局)条件是                        

7.实现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区耕地变化情况表(耕地面积和人口均为1996年数据)

区域

耕地

面积

(km2)

人口

(万人)

1996―2004年

耕地减少

面积(km2)

1996―2004年耕地减少去向比重(%)

建设

占用

灾毁

耕地

生态

退耕

农业结构

调整

北京

4024

1259

140.80

25.89

3.53

39.73

30.85

内蒙古

55689

2232

1009.60

1.78

2.26

95.27

0.69

上海

2948

1419

71.30

62.58

5.73

13.27

18.42

江苏

44720

7110

344.80

37.27

3.26

8.70

50.77

浙江

16400

4343

244.70

44.30

1.25

22.39

32.06

江西

23164

4105

142.60

17.33

0.91

68.99

12.77

福建

12135

3261

66.50

36.61

8.37

2.44

52.58

广东

23525

6961

248.60

13.76

1.23

1.88

83.13

湖北

33794

5825

278.20

9.99

2.10

69.77

18.14

四川

62224

8428

613.50

5.96

1.74

70.27

22.03

甘肃

34860

2467

374.20

2.36

0.55

91.24

5.85

宁夏

8110

495

373.60

2.29

0.20

96.56

0.95

材料二: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注: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三: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据材料一分析,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      

2、生态退耕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        ,退耕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保护湿地       B.防止土地沙漠化

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地质灾害

3、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      ;四川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        

4、根据材料二中的公式P×G=C×Y判断,下列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A.P×GC×Y>0          B.P×GC×Y =0            C.P×GC×Y <0

主要原因是                                                                  。

5、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可以通过             、              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分别是                     、                         。

6、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          (科学)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