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溶液A的溶质是 ,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 (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g2+.NH4+.SO42-[c(SO42-)>c(Ca2+)]. 精致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电解池): ①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 . ②过程Ⅰ中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过程Ⅱ中除去的离子有 ④经过程Ⅲ处理.要求盐水中c 中剩余Na2SO3的含量小于5mg /L,若盐水b中NaClO的含量是7.45 mg /L .则处理10m3 盐水b .至多添加10% Na2SO3溶液 kg. 解析:(1)电解时在电极的作用下.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作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作定向运动.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时Na+和H+向阴极运动并放电.但H+比Na+易得电子.所以H+首先放电.方程式为2H++2e-=H2↑.由于H+是水电离出的.所以随着H+的不断放电.就破坏了阴极周围水的电离平衡.OH-的浓度就逐渐增大.因此溶液A的溶质是NaOH.由于Cl-比OH-易失电子.所以在阳极上CI-首先放电.方程式为2Cl--2e-=Cl2↑.因此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3)由于阳极上生成氯气.而氯气可溶于水.并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大盐酸的浓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少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氯气的溢出. (4)由于溶液中含有Mg2+.所以用溶液A调节溶液的pH时.会产生Mg(OH)2沉淀.即盐泥a中还含有Mg(OH)2,淡盐水中含有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H4+氧化为N2.而氯气被还原成Cl-.方程式为2NH4++3Cl2+8OH-=8H2O+6Cl-+N2↑,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由于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所以加入BaCO3后.溶液中的SO42-就结合Ba2+生成更难溶的BaSO4沉淀.同时溶液中还存在Ca2+而CaCO3也属于难溶性物质.因此还会生成CaCO3沉淀,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a2SO3氧化成Na2SO4.方程式为Na2SO3+NaClO=Na2SO4+NaCl.10m3 盐水b中含NaClO的物质的量为.由方程式可知消耗Na2SO3的质量为1mol×126g/mol=126g.若设需要10% Na2SO3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1760g.即至多添加10% Na2SO3溶液1.76kg. 答案:(1)NaOH (2)2Cl-+2H2O2OH-+H2↑+Cl2↑ (3)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增大HCl的浓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氯气的溢出. 2 ②2NH4++3Cl2+8OH-=8H2O+6Cl-+N2↑ ③SO42-.Ca2+ ④1.76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2011·温州高二检测)在25 ℃时,用石墨电极电解2.0 L 0.5 mol·L-1 CuSO4溶液。5 min后,在一个石墨电极上有6.4 g Cu生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

(3)若将溶液恢复到与电解前一样,则需加入________mol的________。

(4)若用等质量的两块铜片代替石墨作电极,电解后两铜片的质量相差________g,电解液的pH__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与E的氢化物分子构型都是V型.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能分别与B、C、D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且A与D可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均为液态.请回答下列问题(填空时用实际物质的化学式表示):

(1)C与F两种元素形成一种化合物分子,各原子最外层达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的结构式      ,其空间构型为          

(2)科学家制出另一种直线型气态化合物 B2D2分子,且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B2D2电子式为                       

(3)C4分子结构如题26图所示,已知断裂lmol C-C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1C≡C放出942kJ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C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② C4沸点比P4(白磷)低

③ lmol C4气体转变为C2吸收882kJ热量        ④ C2与C4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 C4与C2互为同分异构体

(4)已知A2(g)与C2(g)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0.5mol CA3(g)放出23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为了除去化合物乙(A2ED4)的稀溶液中混有的A2ED3,常加入氧化剂A2D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B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的。D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A+比D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与A形成A2C型离子化合物。E的原子序数为26,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元素A的盐的焰色反应为        。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                                                   

(2)C的氢化物分子的键角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BD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4)E的一种常见配合物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E(CO)5的晶体类型为            

(5)金属E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E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年北京卷)(14分)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

     

 

(1)取少量溶液X,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①若Z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为饱和NaHCO3溶液,则反应I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3)向Y中通入过量氯气,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Y中的溶液,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B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的。D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A+比D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与A形成A2C型离子化合物。E的原子序数为26,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元素A的盐的焰色反应为         。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                                                    

(2)C的氢化物分子的键角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BD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4)E的一种常见配合物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E(CO)5的晶体类型为            

(5)金属E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E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