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11. 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 (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高为54.5米的比萨斜塔 的顶部.自由释放这两个小球.结果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 面.伽利略这个实验意在说明:轻.重物体下落的 一样 . 12 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等于 . 13 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 计时器和 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流.所以都是每隔 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 V.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 V. 14 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 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 (2)若L=5m.Δt=0.3s.则照相机将 工作. 三 实验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球质量为m,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挂在O点,在O点的正下方处有一钉子P,把细线沿水平方向拉直,如图所示,无初速度地释放小球,当细线碰到钉子的瞬间,设线没有断裂,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         B.小球的瞬时速度突然增大

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     D.小球对悬线的拉力突然增大

二、填空题(包括2小题,其中13题4分;14题6分;共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上海二模)如图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m的扁平均匀规则木板通过装有传送带的光滑斜面输送.斜面与传送带靠在一起连成一直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θ,传送带以较大的恒定速率转动,传送方向向上,木板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已知木板放在斜面或者传送带上任意位置时,支持力均匀作用在木板底部.将木板静止放在传送带和光滑斜面之间某一位置,位于传送带部位的长度设为x,当x=L/4时,木板能保持静止.
(1)将木板静止放在x=L/2的位置,则木板释放瞬间加速度多大?
(2)设传送带与木板间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为f,试在0≤x≤L范围内,画出f-x图象.(本小题仅根据图象给分)
(3)木板从x=L/2的位置静止释放,始终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移动到x=L的位置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4)在(3)的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增加量设为△E,传送带消耗的电能设为W,不计电路中产生的电热,比较△E和W的大小关系,用文字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关热辐射和光的本性,请完成下列填空题
黑体辐射的规律不能用经典电磁学理论来解释,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能量是由一份一份不可分割最小能量值组成,每一份称为
能量子
能量子
.1905年爱因斯坦从此得到启发,提出了光子的观点,认为光子是组成光的最小能量单位,光子的能量表达式为
,并成功解释了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现象中有关极限频率、最大初动能等规律,写出了著名的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
方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商丘二模)某同学到实验室做“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有以下器材:
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4V,内阻约为2Ω)
一个阻值未知的电阻R0
电压表(内阻很大,有5V、15V两个量程)两块
电流表(内阻约为5Ω,量程500mA)
滑动变阻器A(0~20Ω,3A)
滑动变阻器B(0~200Ω,0.2A)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该同学想在完成学生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同时测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时他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其后他在两张坐标纸上各作了一个图线来处理实验数据,并计算了电源电动势、内阻以及定值电阻R0的阻值.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电压表V1接入电路时应选择的量程是
5V
5V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A
A
(填器材代号“A”或“B”);
(2)在画出图线时,用来计算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图线的横坐标轴、纵坐标轴分别应该用
U1
U1
I
I
表示;用来计算定值电阻R0的图线的横坐标轴、纵坐标轴分别应该用
U1-U2
U1-U2
I
I
表示.(填“U1、U2、I”或由它们组成的算式)
(3)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无错误,实验中测得的定值电阻R0的值
大于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真实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