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道都门外 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B.又为歌诗以劝之 劝:劝说C.白以为其都少尹 白:启奏D.没而可祭于社者 没:通“殁 .死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C(A.麻痹(bì);B.绮(qǐ)丽、锲而不舍; D.绚(xuàn)丽、慰藉。)

2.D(荣誉,光荣的名誉;名誉,名声。关注,关心重视;贯注,精神集中。日前,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

3.D (A. 第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B. 冒号应改为破折号;C. 末尾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4.D(“多事之秋”指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A“随波逐流”喻没有主见。B“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C“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

5. B (A项误把转折当递进,应把“不仅能”改为“虽然”,把“而且”改为“但是”;C句式杂糅,把“所造成的”去掉;D 项成分残缺,“城市化进程”后缺谓语,应加上“不断加快”。)

6.A (未能抓住混合能源网的主要特征。)

7.D (D中“日本……等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说法不当,参看最后一段。)

8.D (A中“把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说法不当,应该是“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 B中“只要将它接入混合能源网就能使它灵活高效”说法错误,因为、“它”是单向的,所以不可能接入后就具有双向的、灵活高效的电网功能。C中“每一种能源都可以产生”的说法不当,应该是“几乎每一种能源”为推断前提。)   

9.B(“劝”是勉励的意思。)

10.B(B都用于主谓之间。A①是“因为”,②是“凭”。C项①表并列,②表转折。D项①表推测,大概;②表商量或希望,还是)

11. C(①说的是疏广、疏受二人,不是杨巨源;②是杨巨源自述;⑤是说杨巨源考中举人,不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用排除法可以。)

12.D(A项“后代的事迹”错;B项“作者对自己因为身体有病而没能给杨巨源送行感到非常惭愧”错;C项用意不在于表达担忧之情。)

13.(1)汉代的史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世的擅长画画的人又将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3分,注意“传”“工”“图”的翻译。)(2)京城的擅长写诗的人,也做诗跟着唱和。(3分,注意“长”“属”“和”的翻译。)(3)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为榜样。(4分,注意“莫”“诫”“去”“法”的翻译。)

【参考译文】

从前疏广、疏受两位大人,因为年老,便辞职离去,在当时公卿们摆设供品陈设,在都城门外祭祀路神为他们饯行,有车数百辆。道旁的观众,大多叹息流泪,都说他们贤能。汉朝的史官就将他们的事迹写成传记,后来的画工又按照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至今还引人注目,清晰显著如同头一天的发生的事情。

国子司业杨巨源先生,正以能用《诗经》教育后辈闻名,一旦因为年龄满了七十,也就向丞相表示要离开回归家乡。世人常说今人无法企及古人,今天的杨巨源和二疏,他们的意志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在下不才待在了公卿后面的位置,但是遇上生病不能外出,不知杨大人离去的时候,城门外送行的人有多少?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路边的观众也有叹息知道他是贤能吗?而史官也能大力张扬他的事迹,继二疏的事迹之后为他作传记吗?也不会寂寞吧?看如今没有工于绘画的人,那么画与不画,本就可以不必说它了。然而我听说杨大人当初要离开,丞相有爱惜他的意思,奏禀皇上让他当家乡中都的少尹,不停止他的俸禄。还作了诗歌来劝勉他,京师擅长做诗的人们,也相继应和丞相。也不知当初二疏离开的时候,有这样的事情没有?古今的人同与不同也不清楚啊。

现代的士大夫们以官府为家,一旦罢官就无家可归。杨大人刚刚二十岁,就在他的家乡中了举人,靠本事考试中举来做官的。如今回归,指着某棵树说:“这棵树是我先人所栽种的啊。那条河那座山丘,是我孩童时垂钓的地方啊。”乡里的人们没有不加以敬仰的,都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以杨大人不离弃家乡为榜样。古代所说的乡先生,逝世以后可以在乡祠堂中被供奉祭祀,他就是这样的人吧?他就是这样的人吧?

14.参考答案:

(1)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2)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4分)

15.(1)纵一苇之所如/蓝田日暖玉生烟(2)枯松倒挂倚绝壁/气吞万里如虎 (3)潦倒新停浊酒杯/隔江犹唱后庭花 (4)东船西舫悄无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6.中学生渴望沟通和独立。(4分)注意:字数的限制和重要信息的概括(“渴望”“沟通”“独立”)。

17.示例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意思是任用某人就不要怀疑他,怀疑人家就干脆别任用他,强调用人重在信任。示例②:“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意思是价格低廉的东西肯定不好,好的东西肯定价格不低廉,强调事物的价值和获取它的代价相当。示例③:“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意思是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轻松舒适,轻松舒适就难以成为有作为的人,强调想要有作为就必须艰苦付出。示例④:“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或“会的不忙,忙的不会”),意思是真正掌握了某种技艺的人不会感到困难,感到困难的人其实还没有真正掌握某种技艺,强调要熟练掌握某种技艺才能应对自如。示例⑤:“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意思是烧水时发出声响表明水还没有烧开,水真正烧开了反倒不会发出声响,强调真正有本领的人不会自我吹嘘(或: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没有真才实学)。示例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意思是喝了酒就不要开车,打算开车就不要喝酒,强调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能酒后驾驶。常用语2分,解释意思1分,揭示含义1分。意思对即可。

18.写一个征友启事。(示例)“你将要开着自己的轿车去海南吗?不过因为石油涨价,你是否觉得油价太高?有位爽朗的姑娘(或小伙)愿意和你共同分担汽油费,愿意与你分享旅行的快乐,你愿意吗?如果愿意,请拨打1390632××××。

(一)19.阴沉,潮湿,有点冷,有点霉;为下文的游西溪从反面作铺垫。

20.(1)没有从松木场下船,慢慢儿地品赏沿途景色,却坐汽车一贯而过,缺少一种雅兴,因此说是难度的俗物。(2)“俗益”指可以欣赏到沿途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可以欣赏到满眼渺茫青绿;可以欣赏到春秋时节,微雨之中,沿山大道的好景。

21.(1)西湖的不足在于“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 (1分)(2)西溪的好处有:水路回环曲折的曲折美;圆桥茅舍、桑树蓼花的田园风光美;摇船的少女及橹声的咿呀景象的诗意美。(3分)

22.使用对照,通过晚游西溪与东坡夜游赤壁相对比,突出了对西溪美景的喜爱之情;点明、突出主旨。(6分)

(二)19.(共4分)创造有震惊效果的美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建筑不可以赶时髦;古典和创新相结合;敢于选择,敢于放弃。(答对四点给满分)

20.(共4分)建筑师要正确面对别人对自己作品的争议与抨击。(2分)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2分)

21.(共4分)这两件设计是最有争议的,但最终赢得了肯定。(1分)本文主要表现了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1分)作者选择这两件设计就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1分)围绕中心进行选材,体现了传记写作的特点。(1分)

22.(共6分)符合。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真实场景,作者选用小说中人物的评价,更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或:不符合。人物传记的真实性是指叙事实事求是,感情真诚坦率。选用的小说中的人物评价是虚构的。)(言之成理即可)

23.解析:­

(1)立意提示

本作文可以实写(如关于自然现象和人的身体),但最好是虚写(人的精神、品质、作风等)。

立意的角度可选择:

①可以歌颂、赞扬浩然正气;②可以阐述培养人的高雅气质;③可以批评俗气、骄气、官气、霸气等;④可以辩证分析意气和义气;⑤可以谈人要取得成功,需要志气和勇气;⑥还可以褒贬时下的社会风气。

(2)评分说明

根据内容、表达和发展等级要求进行综合评分,分为四个等级评分。一类卷:51~60分;二类卷42~50分;三类卷:36~41分;四类卷:35分以下。

(3)注意事项

①阅卷赋分时,重点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书写五个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给出一个总分。

②切入分为43分。

③突出审题立意意识。审题立意是重点。在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的前提下,切合题意的判为一类卷,符合题意的判为二类卷;基本符合题意的判为三类卷;偏离题意的判为四类卷。

④强化文体意识。要注意突出文体特征。议论类文章,议论说理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描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⑤体现“亮点”意识。作文要有“亮点”。考生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如有某一方面突出者,可按发展等级要求,分数适当上浮。发现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甚至打满分。

⑥注意书写意识。书写要做到正确清楚、大小匀称、整洁美观,切勿连笔。发现错别字,每2个(重复不计)扣1分,扣满3分为止。

⑦完篇而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缺少标题扣2分。

⑧抄袭作文,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20分。

www.ks5u.com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