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13.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 . (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 .根据细胞特点和HCO的含量.可推测HCO进入血浆的方式为 .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 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 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 被消耗和 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解析:(1)血浆中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2)据图.碳酸氢根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后.碳酸氢根数量增加.再根据细胞内外碳酸氢根的浓度.可知其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氢离子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4)据图可知.由于水的消耗和氯离子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答案:(1)细胞的呼吸作用 (2)增加 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 组织液 (4)水分子 C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非选择题(40分)

(09九江一中第一次月考)(6分)根据右边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_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2)图中[14]指的是_________。

(3)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           (只填编号)。

(4)图中[13]结构的功能是         _____。

(5)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结构是[  ]               。  

(6)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供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 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二、非选择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病毒是一类广泛寄生在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非细胞生物。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通过烟草感染过滤实验,间接证明了病毒的存在。1935年,斯坦莱从患烟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中分离出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晶体,于是人们发现了一类新的生物——病毒。

(1)病毒有很多类型,其中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________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________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________病毒,又称为________。

(2)病毒能通过细菌过滤器,说明病毒________。

(3)人们分析病毒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时发现,病毒不具有________结构,绝大多数病毒仅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遗传物质只有________种。

(4)病毒单独存在时不能增殖,也没有生命活动,只有在________中才能生存、复制和殖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人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做尿液检查时,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①取稀释尿液2 mL;?②加0.1 g/mL NaOH溶液2 mL摇匀;③加0.01 g/mL CuSO4溶液3~4滴,摇匀;④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该人可能患                             

A.糖尿病             B.肾小球炎        ?C.脂肪肝           D.过敏性皮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北京理综,29)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          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            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            做临时装片,用            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           。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