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 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次数 液体 质量/g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10 7 2 甲 200 20 10 3 乙 400 20 14 4 丙 400 15 14 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 A. 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B. 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 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1 D. 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水吸收.还有一部分热量被容器吸收和散失到空气中, (2)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四种液体加热.在单位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 (3)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根据吸收热量.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列等式.由水的比热容计算出乙种物质的比热容, (4)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 解答: 解:A.用酒精灯加热液体.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还有一部分热量被容器吸收和散失到空气中.故A错误, B.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液体.在单位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故甲液体比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故B正确, C.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液体.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故Q乙:Q水=1:2. 又知△t乙:△t水=2:1.m乙:m水=2:1. 由Q=cm△t得.====. c乙=×c水=×4.2×103J/kg•℃=2.1×103J/kg•℃. 故C正确, D.根据吸热公式Q=I2Rt.乙.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的热量.丙升高的温度越低.所以丙的比热容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 的实验中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灵活的运用吸热公式和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澄海区模拟)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ρ
L
S
,其中R、L、S分别表示导体的电阻、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而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材料电阻率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红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电阻率与材料的长度有关;    
猜想2:电阻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3:电阻率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于是小红找来不同规格的导线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材料 长度L/m 横截面积S/m2 电阻R/Ω 电阻率
ρ/(Ω?m)
1 1.0 1.0×10-7 0.17 1.7×10-8
2 2.0 1.0×10-7 0.34 1.7×10-8
3 1.0 0.5×10-7 0.34 1.7×10-8
4 1.0 1.0×10-7 1.0 1.0×10-7
5 镍铬合金 1.0 1.0×10-7 11.0 1.1×10-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1是
错误
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的;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3
1、3
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猜想3正确
猜想3正确

(3)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一段长10m,横截面积2mm2 的铁导线的电阻是
0.5
0.5
Ω.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温度越大,金属导体电阻率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组同学在“比较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并联电阻的大小关系”时:
(1)甲同学首先利用先前学过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控制变量法,提出一个比较方法:若两并联电阻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将它们并联后,横截面积
 
了,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的阻值都
 

(2)乙同学说:若并联的两电阻材料和长度都不同,变量控制不住,怎么比较?不如“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进行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
将手头仅有的阻值分别为R1为30欧、R2为60欧的两个电阻,按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电键S2闭合电键S1,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2(a)所示;接着同时闭合S2和S1,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2(b)所示;计算得出两电阻并联后,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了
 
安,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的阻值都
 

精英家教网
(3)之后丙同学说:实验只做了一次,结论可能不具普遍性.能否利用先前学习得出的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
1
R
1
R1
+
1
R2
,证明它们的大小关系?
证明如下:
 

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的阻值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和平区二模)如图所示,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比较高光滑的墙面上,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而不脱落,是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把它压在墙壁上;此时,与物体对挂钩的拉力平衡的是
摩擦
摩擦
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实验前,压强计出现了如图(a)中所示情况,这是由于左边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于
大于
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调节的方法是:
B
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取下软管在左边支管中加入一定的液体
(2)正确调节后,小明将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容器中并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现象如图中的(b)、(c)和(d)所示.比较(b)(c)两幅图,小明认为:液体密度没有变化,但压强不相同,可见压强与液体密度无关,所得结论显然与事实不符.
请指出小明分析中的错误:
研究与密度的关系却控制了密度不变
研究与密度的关系却控制了密度不变
,由(b)(c)两幅图,可以得出
在密度不变时,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密度不变时,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小明使用的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p
大于
大于
p(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顾探究和实验:
(1)晓云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回答:
①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处在a、b、c、d四点,其中c点为两倍焦距所在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后,他总结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B
B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C.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②能够说明投影仪原理的是将蜡烛放在
d
d
点,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在同样的烧杯中盛着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
①如果使它们升高相同的度数,我们发现
用的时间长,这说明
的吸热能力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
热量
热量
一般是
不同
不同
的,为了比较物质的这一特性,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这一概念,它的定义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②继续给两种液体加热,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发现甲的温度不再上升,这是因为:
甲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甲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由图象可知
液体的比热容大.
(3)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填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打开激光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点燃蚊香,制造烟雾
点燃蚊香,制造烟雾
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无法看到物体吸热的多少
用同样的热源加热,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用同样的热源加热,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