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 用游标卡尺测测最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 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 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 重复步骤 ③ 数次.井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α, ⑥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一cosα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α= ,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2)3.62cm [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 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 ②根据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有,即有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2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2×1mm=3.62cm.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年全国Ⅰ卷理综)24.(15分)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ρ=ρ0(1+at),其中α称为电阻温度系数,ρ0是材料在t=0 ℃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α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数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0 ℃时,铜的电阻率为1.7×10 –8 Ω•m,碳的电阻率为3.5×10 -5Ω•m,附近,在0 ℃时,.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 –3 ℃-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1.0 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 ℃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年全国卷Ⅱ)23.(15分)如图, 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 以水平速度v0/2射出。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06年全国卷Ⅱ)23.(16分)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07年全国卷Ⅱ)23.(16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的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年全国Ⅰ卷理综)24.(15分)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ρ=ρ0(1+at),其中α称为电阻温度系数,ρ0是材料在t="0" ℃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α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数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0 ℃时,铜的电阻率为1.7×10 –8Ω?m,碳的电阻率为3.5×10 -5Ω?m,附近,在0 ℃时,.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 –3 ℃-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1.0 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 ℃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