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的概率为0.025.则等于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大学高等数学老师上学期分别采用了A,B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甲、乙两个大一新生班进行教改试验(两个班人数均为60人,入学数学平均分数和优秀率都相同;勤奋程度和自觉性都一样).现随机抽取甲、乙两班各20名同学的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得到茎叶图如图:
(Ⅰ)从乙班这2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高等数学成绩不得低于85分的同学,求成绩为90分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Ⅱ)学校规定:成绩不低于85分的为优秀,请填写下面的2×2列联表,并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方式有关?”
甲班 乙班 合计
优秀
不优秀
合计
下面临界值表仅供参考:
P(K2≥k)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K2=
n(ad-bc)2
(a+b)(c+d)(a+c)(b+d)
,其中n=a+b+c+d)
(Ⅲ)从乙班高等数学成绩不低于85分的同学中抽取2人,成绩不低于90分的同学得奖金100元,否则得奖金50元,记ξ为这2人所得的总奖金,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大学高等数学老师上学期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甲、乙两个大一新生班进行教改试验(两个班人数均为60人,入学数学平均分数和优秀率都相同;勤奋程度和自觉性都一样)。现随机抽取甲、乙两班各20名同学的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得到茎叶图如下:

(Ⅰ)依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分高?

(Ⅱ)从乙班这2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高等数学成绩不得低于85分的同学,求成绩为90分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Ⅲ)学校规定:成绩不低于85分的为优秀,请填写下面的列联表,并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方式有关?”

 

甲班

乙班

合计

优秀

 

 

 

不优秀

 

 

 

合计

 

 

 

下面临界值表仅供参考: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其中) 

(Ⅳ)从乙班高等数学成绩不低于85分的同学中抽取2人,成绩不低于90分的同学得奖金100元,否则得奖金50元,记为这2人所得的总奖金,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大学高等数学老师上学期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甲、乙两个大一新生班进行教改试验(两个班人数均为60人,入学数学平均分数和优秀率都相同;勤奋程度和自觉性都一样)。现随机抽取甲、乙两班各20名同学的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得到茎叶图如下:

(Ⅰ)依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分高?
(Ⅱ)从乙班这2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高等数学成绩不得低于85分的同学,求成绩为90分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Ⅲ)学校规定:成绩不低于85分的为优秀,请填写下面的列联表,并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方式有关?”

 
甲班
乙班
合计
优秀
 
 
 
不优秀
 
 
 
合计
 
 
 
下面临界值表仅供参考: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其中) 
(Ⅳ)从乙班高等数学成绩不低于85分的同学中抽取2人,成绩不低于90分的同学得奖金100元,否则得奖金50元,记为这2人所得的总奖金,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大学高等数学老师上学期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甲、乙两个大一新生班进行教改试验(两个班人数均为60人,入学数学平均分数和优秀率都相同;勤奋程度和自觉性都一样)。现随机抽取甲、乙两班各20名同学的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得到茎叶图如下:

(Ⅰ)依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分高?
(Ⅱ)从乙班这2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高等数学成绩不得低于85分的同学,求成绩为90分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Ⅲ)学校规定:成绩不低于85分的为优秀,请填写下面的列联表,并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方式有关?”
 
甲班
乙班
合计
优秀
 
 
 
不优秀
 
 
 
合计
 
 
 
下面临界值表仅供参考: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其中) 
(Ⅳ)从乙班高等数学成绩不低于85分的同学中抽取2人,成绩不低于90分的同学得奖金100元,否则得奖金50元,记为这2人所得的总奖金,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ADBCC  CCBBA  DC

二、13. ,;14. ;15. .16.

三、

17.

解: (Ⅰ)由, 是三角形内角,得……………..

………………………………………..

  …………………………………………………………6分

(Ⅱ) 在中,由正弦定理,

, ,

由余弦定理得:

                =………………………………12分

18.

解:(I)已知

       只须后四位数字中出现2个0和2个1.

                                             …………4分

   (II)的取值可以是1,2,3,4,5,.

      

                                                              …………8分

       的分布列是

   

1

2

3

4

5

P

                                                                                                      …………10分

                 …………12分

   (另解:记

       .)

19.

证明: 解法一:(1)取PC中点M,连结ME、MF,则MF∥CD,MF=CD,又AE∥CD,AE=CD,∴AE∥MF,且AE=MF,∴四边形AFME是平行四边形,∴AF∥EM,∵AF平面PCE,∴AF∥平面PCE. …………………………………(4分)

         (2)∵PA⊥平面ABCD,CD⊥AD. ∴CD⊥PD,∴∠PDA是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即∠PDA=45°,   ………………………………………………………………(6分)

∴△P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PD,又AF⊥CD,∴AF⊥平面PCD,而EM∥AF,∴EM⊥平面PCD. 又EM平面PEC,∴面PEC⊥面PCD. 在平面PCD内过F作FH⊥PC于H,则FH就是点F到平面PCE的距离. …………………………………(10分)

由已知,PD=,PF=,PC=,△PFH∽△PCD,∴

∴FH=.           ………………………………………………………………(12分)

       解法二:(1)取PC中点M,连结EM,

=+=,∴AF∥EM,又EM平面PEC,AF平面PEC,∴AF∥平面PEC. ………………………………………(4分)

(2)以A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x、y、z

轴建立坐标系. ∵PA⊥平面ABCD,CD⊥AD,∴CD⊥PD,

∴∠PDA是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即∠PDA=45°. ……(6分)

∴A(0, 0, 0), P(0, 0, 2), D(0, 2, 0), F(0, 1, 1), E, C(3, 2, 0),

设平面PCE的法向量为=(x, y, z),则,而=(-,0,2),

=(,2,0),∴-x+2z=0,且x+2y=0,解得y=-x,z=x. 取x=4

=(4, -3, 3),………………………………………………………………(10分)

=(0,1,-1),

故点F到平面PCE的距离为d=.…………(12分)

 

20.

 解:1)函数.又,故为第一象限角,且.

   函数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方程式是: c为半点焦距,

   由知椭圆C的方程可化为

                             (1)

   又焦点F的坐标为(),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2)                     (2分)

  (2)代入(1)展开整理得

                      (3)

   设A(),B(),弦AB的中点N(),则是方程(3)的两个不等的实数根,由韦达定理得

                       (4)

      

        

         即为所求。                    (5分)

2)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对于这一平面内的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等式成立。设由1)中各点的坐标可得:

又点在椭圆上,代入(1)式得

     

化为:        (5)

   由(2)和(4)式得

   两点在椭圆上,故1有入(5)式化简得:

               

得到是唯一确定的实数,且,故存在角,使成立,则有

,则存在角使等式成立;若于是用代换,同样证得存在角使等式:成立.

综合上述,对于任意一点,总存在角使等式:成立.

                                                                     (12分)

21.解:(Ⅰ)  

所以函数上是单调减函数. …………………………4分

 (Ⅱ) 证明:据题意x1<x2<x3,

由(Ⅰ)知f (x1)>f (x2)>f (x3),  x2=…………………………6分

…………………8分

即ㄓ是钝角三角形……………………………………..9分

(Ⅲ) 假设ㄓ为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是

 

 

 

  ①          …………………………………………

而事实上,    ②

由于,故(2)式等号不成立.这与式矛盾. 所以ㄓ不可能为等腰三角形..13分

 

22.

解:⑴∵,又为递增数列即为,

时,恒成立,当时,的最大值为。∴ 。∴b的取值范围是:                   (6分)

⑵     ①又       ②

①-②:

时,有成立,

同号,于是由递推关系得同号,因此只要就可推导。又

,又   

即首项的取值范围是

                                                                      (13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