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数字地球是指⑮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⑯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 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我国提出了建设“数字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数字黄河”以众多高新技术为支撑:一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采集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传输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所需基本信息;三是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数字黄河”的信息是海量的,利用高容量存储和高速度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完成;四是数字模拟系统,利用优越的计算机性能和水利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对天气系统、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环境变化等现象的实时模拟;五是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内容全面的知识库,优化选择一个可行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

(1)“数字黄河”的五大技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支持优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建设“数字黄河”的积极意义的是(多选)(  )

A.洪水预报                          B.水量调度

C.水质监测                          D.水土流失监测

E.工程模拟

(3)若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该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南方雪灾(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就这一课题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方案。

 

4、2007年5月太湖“蓝藻”爆发,2008年4月“蓝藻”再度爆发。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

 

5、“环境减灾”卫星发射成功,将会对我国的的防灾减灾与环境监测产生重要影响。请拟出与下列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①防灾减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境监测与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7日晚8时,第16届广州亚运会顺利闭幕。广州市政府为保障交通的通畅,建立起了智能调度与现场调度相结合的车辆调度指挥体系。同时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直接推进了广州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产业转移……。据此完成1—2题。
1、广州亚运会期间智能调度与现场调度相结合的车辆调度指挥体系,基于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GPS②GIS③RS④数字地球
[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有关广州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产业转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进一步提升广州对珠三角的辐射力,夯实广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
②推进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③改善大气、交通环境
④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城市的经济结构
⑤美化城市,改善人居环境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年5月,兰州大学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据报道,我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十年里开垦土地的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草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痛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材料2: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对地球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实现对全球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根据材料1,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________技术手段。

2.从水分资源状况分析,以上三个地区除三江平原属________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________。

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的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________。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

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根据材料2,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材料推测,应用“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5.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6.试设计一项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