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18分. 31.小红家的墙外用铁三角架搁放空调主机.要使铁架较牢固.应把主机放在A处还是B处.请你在选择的主机上画出它的重力示意图和重力对O点的力臂. 3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 33.用调好的天平测某物体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g. 34.现有几根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剪断合金丝的前提下.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1)实验中锰铜合金丝应选编号 .镍铬合金丝应选编号 进行研究. (2)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A 锰铜合金 0.5m 2.0mm2 B 锰铜合金 1.5 m 1.5mm2 C 锰铜合金 l.8 m 1.0mm2 D 锰铜合金 2.0 m 0.5mm2 E 镍铬合金 0.3 m 2.0mm2 F 镍铬合金 1.3 m 1.5mm2 G 镍铬合金 1.5 m 1.0mm2 H 镍铬合金 2.0 m 0.5 mm2 35.小周同学在学过有关“机械效率 的知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小车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斜面倾斜 程度 小车重 G/N 小车上升 高度h/m 沿斜面拉 力F/N 小车移动 距离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较缓 10 0.1 3 l l 3 33% 较陡 10 0.2 4 l 最陡 10 0.4 6 l 4 6 67%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回答: (1)“较陡 时.做的有用功为 .总功为 .机械效率为 .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小周提出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3)如果小周还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______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______.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                   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2分)。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u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u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______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______.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______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______.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扬州一模)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
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方案二
方案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
甲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更准确
甲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更准确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
二力平衡原理
二力平衡原理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
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