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4.(8分)【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
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可以采用下面的基本流程进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 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_________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再用____________ 从培养基上选出所需菌种。
(2)为确定①环节得到的是不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其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对纤维酶的测定方法是采用这种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产生的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量。确定了所需要的微生物后,就可进行图中_________________环节,以获得进行酒精发酵的原料。
(3)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用菌种是______________,为了确保获得较纯净的乙醇,发酵过程需保持__________环境。
.[生物——选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右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碳源、并加入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该酶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组分。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④过程要注意避免_________________。
(5)该技术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存在酶的成本高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用改进该过程。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其次,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使酶能够重复利用。
下图表示人体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涉及的主要结构是 、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
(2)巨噬细胞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 。
(3)图示表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髓和 ,与图示有关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图中列举的类型外,还有两类有代表性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和 。
(4)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神经细胞,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是 。
(5)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疲劳综合征甚至过劳死等病症,正在威胁着知识分子的健康和生命。据图分析,过度疲劳可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下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请分析并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为 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 (固体/液体)培养基。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_________。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 。
(3)在 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 ,再将其变为醋酸。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胞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