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 5.乙 6.倒立.缩小.实(三)实验与探究1.e a ad cd 2.凸透镜 像 下 大于一倍焦距的 大于二倍焦距的3.(2)假设:对于焦距为35mm的凸透镜当物距大于3m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非常微小.像的位置几乎不变.(3)主要的实验步骤:本实验为定性的模拟实验.因此不需严格要求物距在3m以外.本实验三种可能的基本操作如下:① 在光具座上做实验.选择焦距为5cm的透镜.选10cm.15cm或更大的.物体必须尽可能远离透镜.补正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序号 焦距/cm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10 35 14 倒立、缩小、实像
2 10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3 10 25 16.7
4 15 35 26.3 倒立、缩小、实像
5 15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6 15 25 37.5
(2)如图甲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
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
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
填“左”或“右”).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3.50cm.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测量像距时的误差
测量像距时的误差
(写出一种即可).
(6)实验表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且还随着物距的改变而改变.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丙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结合(1)中的表格分析,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你认为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
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
(选填“换用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序号焦距/cm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质
1103514倒立、缩小、实像
2103015倒立、缩小、实像
3102516.7
4153526.3倒立、缩小、实像
5153030倒立、等大、实像
6152537.5
(2)如图甲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
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
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选
填“左”或“右”).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3.50cm.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实验表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且还随着物距的改变而改变.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丙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结合(1)中的表格分析,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你认为接下来应如何操作?______(选填“换用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序号焦距/cm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质
1103514倒立、缩小、实像
2103015倒立、缩小、实像
3102516.7
4153526.3倒立、缩小、实像
5153030倒立、等大、实像
6152537.5
(2)如图甲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
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
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
填“左”或“右”).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3.50cm.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6)实验表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且还随着物距的改变而改变.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丙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结合(1)中的表格分析,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你认为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选填“换用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换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适当移动光屏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项实验: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

(1)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焦距为f=
10
10
cm.
(2)实验时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目的是为了
使得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使得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A、O、B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要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节;也可以把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节.此时如果把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靠近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同时,光屏上的像将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像重新回到了光屏中央后,若将一同学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上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
透镜,该同学是
远视
远视
(填“近视”或“远视”)眼.
(5)如果蜡烛移到离透镜很近的位置时,不管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无法找到像,原因可能是蜡烛到透镜的距离
小于1倍焦距
小于1倍焦距

(6)完成实验后,小明想: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一些.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近视眼镜
近视眼镜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图5中
(甲/乙)为远视眼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如图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凸透镜,小莉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在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若固定光屏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          

(4)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_。(2分)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把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挡住,不让光线通过它,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