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给出下列各数:其中.正数和负数的个数分别为 (A) (B) (C) ( D)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张孝纯《乌有先生历险记》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麻五谷以为生艺:种植。
B.有祸,固当不辞也脱: 如果
C.微司命,孰能之?生:使……活下去。
D.须臾,公,谢曰觉:觉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惟读书务问今何世
B.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不意今捐躯此兽之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D.先生金帛奉长者。今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小题3】下列对节选文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不愿为官;亡是公向来与先生友善,分别一年了,乌有先生就跑去拜访亡是公。
B.第二段写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亡是公喝得酩酊大醉呼之不醒;乌有先生无计不施,最后和妻子合计,要亲自去请子虚长着来救治。
C.第三段写子虚长者乌有先生行进途中遇虎便以为自己将落入虎口的情形。
D.第四段写子虚长者来到病人跟前,救治亡是公十分有效。亡是公从此不敢不加节制地喝酒了。
【小题4】请给下面这段话断句,用“/ ”标出来。(4分)
朝 廷 数 授 以 官 不 拜 曰 边 鄙 野 人 不 足 充 小 吏 公 素 善 先 生 而 相违 期 年 未 之 见 已 因 亲 赴 中 山 访 焉
【小题5】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2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4分)从《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4分)
(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请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2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4分)从《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4分)
(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请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2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4分)从《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4分)
(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请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文言文阅读(22分)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 棋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停止
C.父愤悒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之系:捆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公礼,乃坐癖误人也,如是夫
B.公叹咤良久,乃悟鬼促年寿,罚入饿鬼狱
C.酌之酒,亦不饮故未敢缧绁系之
D.自晨至日昃今七年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3分)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④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小题5】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3分)
②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