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利用区位联系.建立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 区域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级行政单位 . .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实际人口密度将 .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级行政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简称)。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实际人口密度将__________ (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为了搭建荒漠化治理全民参与的平台,动员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荒漠化治理这一公益事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与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联袂打造的公益事业品牌甘青宁运营中心2011年11月11日上午在兰州举行了挂牌仪式。

材料2: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3: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年

19.6

44.8

35.6

2003年

18.4

46.7

34.9

2005年

15.6

43.4

41.0

2008年

14.6

46.3

39.1

2010年

14.5

48.2

37.3

(1)甘肃位于我国________部,西南以________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河流经本省省会________市。(6分)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________,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气候,最南端为___________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________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7分)

(3)下列关于甘肃这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区域界限模糊

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和其他省市没有任何联系

(4)根据材料3,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2分)

(5)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两项回答)(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有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交往历史悠久。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独立地位,又参与国际合作。

3.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和图所示。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

东线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5520

433

中线

曼谷—万象—昆明

4180

1245

西线

曼谷—仰光—昆明

4321

1017

4.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5.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6.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有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交往历史悠久。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独立地位,又参与国际合作。

3.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和图所示。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

东线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5520

433

中线

曼谷—万象—昆明

4180

1245

西线

曼谷—仰光—昆明

4321

1017

4.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5.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6.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在中国境内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半岛和大平原分别是:         

                                 ,A锋面将向          方向运动,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近期内气温变化趋势是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可能出现的旱灾是:              

   (2)B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试说明该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十几个社员在严俊昌的带领下,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8位社员在那张大纸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4)材料二中凤阳农民签订的契约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他们的行动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6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5)材料三中,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的原因是什么?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6)从“文革”结束后口粮的不足到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再到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四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23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会谈。双方重申,发展长期稳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符合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与繁荣,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五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 的社会氛围,全区各级党政部门紧紧围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个主题,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好各族群众共同关心的事情,努力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创了建设和谐宁夏的新局面。

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结合材料四分析中俄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因。

   (8)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⑴B     ⑵A         *2、⑴D     ⑵B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20世纪50年代上海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1990年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

    3.A    根据题意,因变量与果变量呈同向(正性)变化.用“+-→”表示,寻找答案时就看选项中各个字母之间是否都是“+-→”.选项中A中都是正反馈。其他的不符合条件。

    4.D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在降低,而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死亡率在降低。人口平均寿命应为人口总寿命除以总人口数。死亡率降低,人口老龄化比重增加.因此人口的平均寿命在提高。这与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无关。因此选择D。

    5.D    由图可知,北京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说明北京的吸引力增大.而天津和唐山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从而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会扩大;而廊坊人口比重有波动。故选D。

    6.D 7.B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州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所以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上述人口迁移可以缩小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8.B   9.A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计算可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而死亡率相对较高.劳动力缺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如图所示,可判断城市①就属于这种情况。

    10.B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与合理人口密度的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多个方面,表中只给出了气候类型,因此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

    11.D   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地生产力很高,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然而由于气候太过湿热,从世界人口的分布可知,它属于人口稀疏区,而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区为人口稠密区,因而选D。

    12.A   泰国多信搴佛教,佛教讲究男孩传宗接代,对泰国人口有一定影响。

    13.D  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对运动员这种特殊群体采说.迁移到他国可能对个人来说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综合题

    14.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可从图示中直接读出。第(2)题,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男性人口数量多,将会导致相当数量的男性结婚困难,而相当数量的男性结婚困难.又会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安定等。第(3)题.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三大高峰”.应从中国人口增长的发展状况来思考: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青壮年、老年人口多。

    答案:(1)从2000年到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将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2)造成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3)劳动年龄人口高峰.总人口高峰,老年人口高峰。

    15.解析:第(1)题,图示省级行政单位有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中部经济地带的江西、湖南.西部经济地带的四川、贵州、云南。第(2)题,图示地区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陆迁往沿海,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第(3)题,人口承载状况的大小取决于实际人口密度和理论承栽密度,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理论承载密度将变大,实际人口密度将变小。

    答案:(1)湘赣

    (2)地区间收入(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户籍制度的改革。

    (3)变小原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16.解析:第(1)题.人口的机械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美国经济发达.可以吸引大量外国人口迁入。第(2)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会导致该地区资源的大量消耗;美国的高消费水平,也会导致美国环境人口容量减小。第(3)题,近年来,美国人口主要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答案:(1)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外国人迁入。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3)美国老年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质量。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冷湿,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