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人类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请回答:
(1)仅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利用遗传图解简要说明原因。(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写出与解答问题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即可。)
(2)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 ;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 。
(3)如果将该系谱图中一个表现正常的个体换成患者,便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系谱图,而且根据新系谱图,就可以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哪种染色体上。请写出这个个体的标号和致病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写出一个即可)。
(二)选考题(共2题,考生在第19、20题中任选1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1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题3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CD段CO2浓度变化的因素是温度和玻璃罩内CO2的浓度
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C.FG段CO2浓度下降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不足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
现有四种样品:水、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三氯乙酸(一种蛋白质变性剂)和碘液正确鉴定出这四种样品,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 样品号 | 1 | 2 | 3 | 4 |
第一步 | 加三氯乙酸 | 无变化 | 浑浊 | 无变化 | 浑浊 |
第二步 | 加碘液 | 不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不变蓝 |
第三步 | 取2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变蓝;取4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不变蓝 |
现有四种样品:水、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三氯乙酸(一种蛋白质变性剂)和碘液正确鉴定出这四种样品,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 样品号 | 1 | 2 | 3 | 4 |
第一步 | 加三氯乙酸 | 无变化 | 浑浊 | 无变化 | 浑浊 |
第二步 | 加碘液 | 不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不变蓝 |
第三步 | 取2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变蓝;取4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不变蓝 |
用蛋清制备一定量的混浊液,然后用其进行下列实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一: 单位ml
处理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
水 | 2 | 0 | 0 | 0 |
蛋清混浊液 | 0 | 2 | 2 | 2 |
A酶溶液 | 1 | 1 | 1 | 1 |
煮沸后冷却的A酶溶液 | 0 | 0 | 0 | 1 |
稀盐酸溶液 | 0.5 | 0.5 | 0 | 0.5 |
碳酸钠溶液 | 0 | 0 | 0.5 | 0 |
37℃水浴30min | ||||
结果 | 无变化 | 液体变清 | 无变化 | 无变化 |
实验二: 单位ml
处理 | 试管号 | |||
5 | 6 | 7 | 8 | |
水 | 2 | 0 | 0 | 0 |
蛋清混浊液 | 0 | 2 | 2 | 2 |
B酶溶液 | 1 | 1 | 1 | 1 |
煮沸后冷却的B酶溶液 | 0 | 0 | 0 | 1 |
稀盐酸溶液 | 0.5 | 0.5 | 0 | 0.5 |
碳酸钠溶液 | 0 | 0 | 0.5 | 0 |
37℃水浴30min | ||||
结果 | 无变化 | 液体变清 | 无变化 | 无变化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A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pH环境为 ;B酶发挥作用的pH环境为 。
(2)第4管和第8管液体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如果第2管反映的是胃内的消化过程,那么A酶是 ,蛋清的分解产物主要是 。
(4)如果第6管代表小肠内消化过程,且B酶由多种消化酶组成,其消化产物能否被吸收?为什么?
。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D
C
A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B
B
C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D
C
B
B
D
C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A
C
C
A
B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41.(14分)(1)非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2)性染色体, 性别, 伴性遗传
(3)精子
42.(14分)(1)X染色体隐性遗传
(2)XAXa ,XAXA或XAXa
(3)1, 1
(4)1/4
43.(16分)(1)①, 染色体数目
(2)0
(3)卵细胞或极体
(4)② , ①②
(5) BC , DE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