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华网北京2007年6月3日电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6月3日5时34分.在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0度.东经101.1度)发生6.4级地震.宁洱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5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宁洱地震导致云南省普洱市受灾户数达到22.46万户.人数达l00.2万人.其中宁洱县受灾达到l8.6万人. (1)该次地震发生地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地带.位于 地震带上. (2)该次地震使这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其力量来自地球 .使地形变得 . (3)该地震震中从东西半球划分来看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划分来看位于 半球. (4)有人预言.若干年之后.地中海将会消失而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你认为可能吗?并说明理由.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 A.躲到被子里 B.躲到桌子底下 C.跳楼 D.跑到小房间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内蒙古草原已经严重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东到西牧草产量下降了40%~60%,牧草日趋低矮。昔日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也有类似的现象。 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大面积恶化,导致西北、华北地区在冬春季节经常遭到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袭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损害。
(1)从图中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面积广大。对于种植业和多种
    经营而言,山区有利于发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冬春季节,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     _________
(3)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内蒙古草原已经严重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东到西牧草日趋低矮。昔日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也有类似的现象。

    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大面积恶化,导致西北、华北地区在冬春季节经常遭到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袭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损害。

(1)从图中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山区面积广大。对于种植业和多种经营而言。山区有得发展                         

(2)冬春季节,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天气是                     

(3)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其主要原因          。    解决的措施有                      (答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示意图

材料一  我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内蒙古草原已经严重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东到西牧草产量下降了40%~60%,牧草日趋低矮。昔日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也有类似的现象。

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大面积恶化,导致西北、华北地区在冬春季节经常遭到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袭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损害。

(1)从图中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山区面积广大。对于种植业和多种经营而言,山区有利于发展_______。

(2)冬春季节,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

(3)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内蒙古草原已经严重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东到西牧草产量下降了40%~60%,牧草日趋低矮。昔日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也有类似的现象。

  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大面积恶化,导致西北、华北地区在冬春季节经常遭到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袭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损害。

(1)从图中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山区面积广大。对于种植业和多种经营而言,山区有利于发展________。

(2)冬春季节,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

(3)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7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料、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

  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家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逆温层,它远比原先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20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材料二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占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徙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11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为此,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要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3)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4)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