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表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试管A和B)、馒头块(试管C):
(1)在此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瓶号 | 加入清水 | 加入唾液 | 振荡摇匀 | 处理温度 | 冷却后加碘 |
A | 0 | 2毫升 | √ | 37℃ | 2滴 |
B | ____毫升 | 0 | √ | 37℃ | 2滴 |
C | 0 | 2毫升 | × | 37℃ | 2滴 |
(2)冷却后加碘液,观察现象:变蓝的试管有[ ],不变蓝的试管有[ ] (填试管序号)。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的组合是[ ]。
(3)试管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是因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__的影响。
(4)结论:馒头在口腔里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作用都有关系。
酵母菌中含有一种能将面粉中糖类分解为CO3和H2哦的酶,某中学兴趣小组就温度和食盐对这种酶的催化效率和影响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先配制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成酵母菌和面粉的悬浊液,分成15等份,并将它们分成A、B、C三组(每组5份,A组各份中分别加l OmL纯水,B组各份分别加入lOmL质量分数为10%食盐水,C组各份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然后按图中配好5个同样实验装置,分别放在5种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30分钟,用直尺分别测量试管液面下降高度,由此换算出气体的体积(厘米3),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NaCl溶液质量分数 (%) |
25℃ (cm3) |
35℃ (cm3) |
45℃ (cm3) |
55℃ (cm3) |
65℃ (cm3) |
A |
0 |
3.6 |
14.7 |
50.4 |
7.6 |
2.3 |
B |
10 |
3.3 |
14.1 |
50.0 |
7.5 |
2.2 |
C |
20 |
3.3 |
12.7 |
42.O |
6.9 |
1.8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
A.在测量气体时,应都冷却至常温后再测
B.该实验结果能支持:“随温度增高,食盐对酶的催化效率的抑制程度更强”的假说
C.选择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目的是有利于增加结论的科学性
D.此实验还能说明酵母菌在25℃~65℃温度范围内都能生存
组别 | NaCl溶液质量分数 (%) | 25℃ (cm3) | 35℃ (cm3) | 45℃ (cm3) | 55℃ (cm3) | 65℃ (cm3) |
A | 0 | 3.6 | 14.7 | 50.4 | 7.6 | 2.3 |
B | 10 | 3.3 | 14.1 | 50.0 | 7.5 | 2.2 |
C | 20 | 3.3 | 12.7 | 42.O | 6.9 | 1.8 |
酵母菌中含有一种能将面粉中糖类分解为CO3和H2哦的酶,某中学兴趣小组就温度和食盐对这种酶的催化效率和影响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先配制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成酵母菌和面粉的悬浊液,分成15等份,并将它们分成A、B、C三组(每组5份,A组各份中分别加l10mL纯水,B组各份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食盐水,C组各份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然后按图中配好5个同样实验装置,分别放在5种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30分钟,用直尺分别测量试管液面下降高度,由此换算出气体的体积(厘米3),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NaCl溶液质量分数 (%) | 25℃(cm3) | 35℃(cm3) | 45℃(cm3) | 55℃(cm3) | 65℃(cm3) |
A | 0 | 3.6 | 14.7 | 50.4 | 7.6 | 2.3 |
B | 10 | 3.3 | 14.1 | 50.0 | 7.5 | 2.2 |
C | 20 | 3.3 | 12.7 | 42.O | 6.9 | 1.8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组别 | NaCl溶液质量分数 (%) | 25℃ (cm3) | 35℃ (cm3) | 45℃ (cm3) | 55℃ (cm3) | 65℃ (cm3) |
A | 0 | 3.6 | 14.7 | 50.4 | 7.6 | 2.3 |
B | 10 | 3.3 | 14.1 | 50.0 | 7.5 | 2.2 |
C | 20 | 3.3 | 12.7 | 42.O | 6.9 | 1.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