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对1.2号塔之间的导线.整个受力如图a所示.导线受三个力而平衡.因此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O.由平衡条件得.由于.A错,导线不同点的张力不同.取最低点将导线一分为二.则其中一段受三个力如图b.则.而c点到3号塔的距离比d点小.对应导线重力小.因此B正确,由图b知.导线下坠.θ减小.F4减小.减小.C正确,塔所受导线拉力的合力等于从塔顶到两侧导线最低点间的导线重力.2号塔两侧这段导线最长.重力最大.D错.[点评]2008热点问题.冻雨使导线重力增大.导线中张力增大.超过导线能承受的拉力是输电线断裂的原因.因此设计输电线路时就应该考虑导线的承拉能力和减小导线中张力的措施等.三力平衡必共点.利用这一规律可将非共点力转换为共点力.试题开放.体现能力考查的命题思想.㈢专家寄语全国理综试卷中.除前面5个必考内容外.其余选择题或一力两电.或两力一电.力学中以运动和力.物体的平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和动量等内容较为常考.与计算题型互补.试题中等或中等偏上.选拔能力型考题居多.因此历来复习中的突破的方向之一. 三.电学㈠经典题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图钉将记录光路的白纸固定在平板上;

②手拿玻璃砖的毛面或棱,将其轻放在白纸上;

③用铅笔环绕玻璃砖画出边界aa′和bb′;

④在aa′上选择一点O,作为不同入射角的入射光线的共同入射点,画出入射角θ1

分别为0°、30°、45°的入射光线;

⑤用“插针法”分别得到各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观察时着重看大头针针帽是否

在一条直线上,取下玻璃砖、大头针,连接各针孔,发现所画折射光线中有两条相

交,量出各个折射角θ2

⑥按公式分别计算,取三个值的算术平均值.

(1)以上步骤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的是________;

(2)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有错误或不妥之处的是③④⑤.

(2)③中应先画出一条直线,把玻璃砖的一边与其重合,再使直尺与玻璃砖的界面对

齐,移开玻璃砖后再画边界线;④中入射角要取0°以外的三组数据;⑤中大头针要

竖直插牢,观察时看针脚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9分)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每个物体重G=10 N,设物体A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m=2.5 N,若对A施加一个向右的由零均匀增大到6 N的水平推力F,请将A所受到的摩擦力随水平推力F的变化情况在图乙中表示出来.(要求写出作图过程)

图2-16

【解析】:(1)当推力F由0均匀增大到2.5 N时,AB均未动,fA由0均匀增大到2.5 N,

(2)当推力F由2.5 N增大到5 N时.fA=2.5 N,

(3)当推力F由5 N增大到6 N时,A处于运动状态:fAμG=2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PO为橡皮筋,OA、OB为带有绳套的两细绳。①对下列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细绳的夹角要尽可能地大

B.必须测出两细绳的长度,以便画出力的图示

C.有可能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D.换用一根弹簧测力计后只需把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即可

②在某次实验中,用两弹簧秤拉绳使橡皮筋的一端拉伸到O点,在保持O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操作可能实现的有_______

A.保持OA、OB两细线的方向不变,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

B.保持OA的方向及A弹簧秤的示数不变,改变B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及方向

C.保持弹簧秤A的示数不变,使弹簧秤B的示数减小

D.保持OB细线的方向不变,使弹簧秤A的示数减小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砝码盘。通过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测得6组砝码的质量和对应的弹簧长度,画出图线,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

①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考虑砝码盘的质量相比,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答案】(1)①C    ②CD    (2)①3.44N/m     ②相同

【解析】

(1)①A、两细绳的夹角并非越大越好,适当大一些即行,故A错误;

B、该实验通过细绳确定力的方向,并非确定力的大小,故B错误;

C、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橡皮筋的拉力大小相等,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故C正确;

D、换用一根弹簧测力计后只需把橡皮筋拉伸到相同位置O,即使橡皮筋的形变方向和大小都相同,故D错误。故选C。

②该题中,要求保持O点位置不变,即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A、保持分力的方向不变,而对角线不变化,则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种画法,故A错误;

B、一个分力不变,对角线不变,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种画法,故B错误;

C、一个分力大小不变,另外一个分力减小,对角线不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种画法,故C正确;

D、一个分力方向不变,另外一个分力减小,对角线不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种画法(两分力不垂直),故D正确。

故选CD。

(2)①由平衡条件得,对应图像可知,斜率对应,故k=3.44 N/m。

②因为k是通过斜率和重力加速度求得的,与质量无关,故结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40 kg的女孩骑自行车带30 kg的男孩(如图18所示),行驶速度2.5 m/s.自行车行驶时,男孩要从车上下来.

(1)他知道如果直接跳下来,他可能会摔跤,为什么?

(2)计算男孩下车的瞬间,女孩和自行车的速度.

(3)计算自行车和两个孩子,在男孩下车前后整个系统的动能的值.如有不同,请解释.

【解析】:(1)如果直接跳下来,人具有和自行车相同的速度,脚着地后,脚的速度为零,由于惯性,上身继续向前倾斜,因此他可能会摔跤.所以他下来时用力往前推自行车,这样他下车时水平速度是0.

(2)男孩下车前后,对整体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m2m3)v0=(m1m2)v

v=4 m/s(m1表示女孩质量,m2表示自行车质量,m3表示男孩质量)

(3)男孩下车前系统的动能

Ek=(m1m2m3)v

=(40+10+30)×(2.5)2J

=250 J

男孩下车后系统的动能

Ek′=(m1m2)v2=(40+10)×42J=400 J

男孩下车时用力向前推自行车,对系统做了正功,使系统的动能增加了15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t=0时刻,质点A开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

质点A振动的周期是________s;t=8 s时,质点A的运动沿y轴的________方向(填“正”或“负”);质点B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与A相距16 m.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2 m/s,在t=9 s时,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 cm.

 

(2)图乙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水立方运动馆的景象呈现在半径r=11 cm的圆形范围内,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l=10 cm.若已知水的折射率n=,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h.(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图知T=4 s,因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且在t=8 s=2T时质点振动状态与t=0时相同,则由图可知t=0时图线斜率为正,速度沿y轴正向.在t=9 s时由图线知质点A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再由Δt==8 s=2TB的振动状态与质点A相差两个周期,所以同一时刻两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即也为10 cm.

图10

(2)设照片圆形区域的实际半径为R,运动员的实际长为L

由折射定律nsinα=sin90°

几何关系sinα=,=

h=·r

L=2.2 m,解得h=2.1 m(1.6~2.6 m都算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