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二: 碰撞前碰撞后质量 速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1)P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M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N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1)P点是________________平均位置,M点是________________平均位置,N点是________________平均位置。
(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P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P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 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 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1)P点是                          的平均位置.

      M点是                          的平均位置.

     N点是                          的平均位置.

  (2)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BD

D

D

B

AC

CD

AC

AC

B

B

 

13.(1)(4分)步骤C不必要, 步骤B是错误的.

(2)(4分)  

(3)(4分)重锤的质量m ,

14.(1)调整斜槽末端水平 (1分)   (1分)  防止入射小球反弹  (1分)

(2)  B、E (1个1分)

     (3) 见下表 (4分)(每错一格扣0.5分,扣分采取4舍5入原则)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速度

 

 

 

SoB

SoA

S0C

mv

 

 

maSoB

maSoA +mbS0C

mv2

 

 

maS2oB

MaS2oA +mbS20C

    (4)46.41  (2分)      (5)动量  (1分)  机械能(1分)

 15.(19分)

推导过程:图(4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①(3分)

 

                变形得        ② (3分)

③代入① 得  F=m   整理后得:F         (3分)

W表示用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用表示物体的末动能,用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W =       ④  (3分)

我的结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3分)

16.(20分)解:(1)设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为v,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得:  (3分)

      且有:   (3分)     得:       (4分)

(2)设卫星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则有:

    (3分)       又有:   (3分)

得:    (4分)

17.(20分)解:(1)设木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离开平台时的速度为v2,从平台抛出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铅弹打入木块后相对木块静止时的速度为v1,则有

   ①                                       (4分)

             ②                                       (2分)

              ③                                        (2分)

联立②、③式解得   4m/s  代入①式,解得               (3分)

    (2)铅弹打入木块的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⑤                                         (3分)

铅弹打入木块后,木块和铅弹以速度v1从A点滑到平台边缘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⑥                 (4分)

把已知数值代入⑤、⑥式,解得    v0 = 205m/s                       (2分)

18.(18分)解:(1)当T= G时,F = 0                                     (3分)

时,                             (4分)

           所以F的取值范围是0≤F2G.                                 (3分)

(2)当F=2G时,,由功能关系得:

F力做功W =GL(1-cosθ)  (4分)  求得W=0.55 G (4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