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一二?九运动中清华大学学生在北平 图2 1936年12月刊登 西直门外进行抗日宣传 西安事变的发生. (3)材料三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与中共有何关系?这两个事件对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A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其表现就是在大革命期间放弃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2.D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走的是与“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相反的道路”,即先农村后城市、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

3.D   通过城市暴动夺取革命胜利是“左”的思想的表现。

4.A   该会议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当时还没有正确分析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团结的力量,上层官僚资产阶级是斗争的对象。

5.B  注意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末”,此时邓小平等领导人民在左右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6.B  注意本庄繁信中的隐含的时间信息:“世界金融凋落”即1929年大危机、“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完成”,苏联的一五计划实行是在1928-1932年之间。故可判断此信应写于1929-1932年间。

7.D  材料中已经指明:刘长春愿意代表中国而拒绝代表日本的傀儡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反映了刘长春的爱国情操。

8.D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把中共视为“第一敌人”。

9.B.长征初期,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战斗异常艰难,虽经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奋战,但仍损失过半。

10.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建在四川,是因为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长征精神。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是延安,答案为B。

11.A  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等人积极准备讨伐张杨,以便乘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进而灭亡中国。所以文中所说的“渔人”就是日本侵略者。

12.C  ①是中共“二大”提出的。

13.A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

14.B  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方面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重创;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从1931年起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并步步深入。

15.C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即武装民众、实行人民战争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16.B.日本尽管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中国并未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排除①;④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作的欺骗性宣传,排除。

17.B  A、C时间分别发生在1944年和1932年,可直接排除。D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日本早在1938年就抛出了诱降政策,故排除。

18.A 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是将沦陷区变成日本经济的附庸,目的是“以战养战”,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

19.C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区内推行奴化教育,试图消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日语被定为“国语” ,是必修课。

20.C  电文的意思是希望坚持合作对外,反对同胞相争,应是在皖南事变发生后。

21.A  当时出于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大量的沿海工业随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

22.C 。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开始与列强订立不平等条约以来,到了去年正是一百周年。”(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和“五年半的抗战牺牲”(国民政府抗战开始于1937年7月)都能得出蒋介石这段话发表于1943年。  

23.B  A、C只涉及到其中的一个方面,D项错误,B选项表述最全面。

24. B正确认识“日本战争行为的侵略本质”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自存”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妄图美化战争,正是以此为蓝本。

25. A 中国抗日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而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故排除④。

26.(1)蒋介石的不抵抗对日妥协政策不得人心,引起了国民党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的强烈反对;抗日救国符合民意;国民党反动政府政治黑暗,无民主可言。

(2)有。理论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共主要任务和政策的变化。社会基础: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各爱国阶级、阶层的抗日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呼声和意愿。

(3)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一二九运动发生;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张、扬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并发动西安事变。

影响: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7.(1)日军在中国奸杀淫掠、无恶不作,手段极其残忍、残暴,犯下了野蛮的滔天罪行。

(2)现实原因:日军侵华意在灭亡中国,便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更不用说珍爱别人的生命。

(3)说明日本没有对法西斯主义的侵略罪行和灾难作出深刻的反思,继续走军国主义复活之路。我们要以史为鉴,警惕日本的言行和动向,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大力增强综合国力,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28.(1)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大规模实践的开端。(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3分)

(3)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3分)。

29.(1)虚假的军事训练;弹药质量差;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李鸿章等人妥协退让,指挥失误。(3分)

    (2)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敌后抗日军民的抗日斗争;国际社会的支援;海外华侨的支持。(3分)

  (3)社会性质:第一次: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第二次,是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分)领土主权:第一次,中国被割占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第二次,中国收回台湾、澎湖列岛等。(2分)国际地位:第一次,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二次,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2分)

 

补充材料:

材料1:1933年,中美签订“棉麦借款”,并通过英法来扩大对中国的技术合作。对此,1934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各国也应考虑到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所产生的特殊情况,如果对于中国向采取共同行动,即使名义上是财政或技术的援助,也必然带有政治意义……因此,日本在原则上不得不对此表示反对。”        

――《华北事变资料选辑》

    (1)材料1中,日本所说的“特殊情况”的实质是什么?日本外务省的声明表明在侵华问题上与欧美列强存在怎样的分歧?日本的立场是否违背了它与欧美列强达成的协议?为什么?

    材料2: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蒋介石1934年发表谈话:“因为我们中国没有现代化的作战条件,不能够和现代化的军队作战,如果不待机而动,那只有败亡而已”。――《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

    (2)材料2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思想?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段话?

   材料3:从蒋介石这一思想出发,国民政府在1935年2月向日本表示:“中国决无依赖欧美而行排日之意,盖以中日提携乃居正道,而依赖欧美则属旁故也。由南京政府对取缔排日确有诚意。”           

――《华北事变资料选辑》

    (3)材料3中国民党说“中国决无依赖欧美而行排日之意。”这使其真实的外交政策吗?联系材料1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南京政府“对取缔排日确有诚意”有何体现?

材料4:1935年11月,在国民党“五大”上,对当时内外问题,蒋介石发表谈话:“苟国际演变,不斩决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为主要对象……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政治经济合作。”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

    (4)结合20十世纪30年代的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4蒋介石言论的看法。

    材料5: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蒋介石就对日关系指出了中国对日邦交最低限度:“从去年11月全国代表大会后,我们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如果用尽政治外交方法仍不能排这个侵害,就是危害到我们国家民族之生存,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到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作最后之牺牲。”              ――《蒋介石全集》

    (5)材料5中,蒋介石所谓“最低限度”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略)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