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 、氢气 。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实验室可利用乙二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二醛,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
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 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 ;
(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 ,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 ,
(4)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中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完成时先打开D处的铁夹,再撤去酒精灯,试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室可利用乙二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二醛,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
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 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 ;
(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 ,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 ,
(4)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中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完成时先打开D处的铁夹,再撤去酒精灯,试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___________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
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可利用乙二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二醛,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
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 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 ;
(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 ,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 ,
(4)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中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完成时先打开D处的铁夹,再撤去酒精灯,试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